你在公募還好嗎?一見面,總有人會這樣問候公募的基金經理們,現場的氣氛立即變得很尷尬。爲什麼?創下14.29萬億歷史新高的公募基金,正在風光中走向沒落。

現在私募江湖有9大門派,券商、公募、保險三大出生名門的派系佔據了私募行業絕對的江湖地位。在1415名可查的江湖名單中,有408位出身券商,有203名出身公募基金。

別以爲公募基金跟券商繫有着天然之別,券商中可以是資管大亨,也可以是投行名角兒,他們要麼管理過鉅額的資金,要麼對行業瞭若指掌,所以他們出奔私募能獲得大量的資源。

公募的基金經理們出奔私募只有一招,那就是用業績說話。203名奔私的基金經理那都是在公募江湖裏排上名號的人物,那些依然蝸居在公募的基金經理們,就算2019年3個月賺了5528億,給人的印象還是混的差。

公募的沒落

數據來源於華創證券研究所、中基協、私募排排網

據數據統計,2016至2018年,“公奔私”管理人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稍整體遜於全市場的平均收益率,四分之三的“公奔私”基金管理人跑輸平均收益率。

以基金一哥王亞偉爲例,去年他旗下千合紫荊系列8只基金產品年內全部虧損,且虧損幅度均在7%以上。與此同時,千合資本旗下中鐵寶盈祥雲3號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 2018年內提前清算,遭業內人士質疑業績不理想。

而另一位明星基金經理任澤松與之相反。在接連“踩雷”樂視網、爾康製藥和宣亞國際後,離開了中郵基金。不過,同樣是進入私募的他卻遇到了好機時機。隨着滬指反彈至3200點,任澤松旗下的基金有產品收益率達到了90%。中郵的基金民衆們還在被套,而任澤松管理的新產品卻收益高企,有人在笑,有人卻在哭。

現在公募經常會突然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冠軍,他們把公募當成了名利場,快速成名後拂袖而去,他們曾經執掌的基金一地雞毛,讓可伶的基民揹着冠軍黑三年的詛咒。

公募的沒落

公募基金的規模已經攀爬到整個A股市值的25%,而頗有諷刺的是,2019年3月初有多達70%的基金跑不贏上證指數,到了3月底,依舊有1296只基金的漲幅低於23.93%,即54%的基金跑輸滬指。即使在反彈的行情下,仍有22只基金在一季度出現虧損,基民們很難受。

在經歷了2018年煉獄般的煎熬後,公募基金3個月完全彌補了2018年的虧損,截止4月20日,已經公佈一季度財報的6436只基金中,混合型基金利潤一馬當先,賺了2595.54億,股票型賺了1930.54億。

光鮮的財報背後,有兩個常敏感的信號值得關注。

除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外,股票型基金淨贖回506.76億份,混合型基金淨贖回更是高達695.81億份,佔整體申購份額的比例分別爲7.68%和5.16%。

賺錢最多的混合型基金從2018年12月到2019年2月,儘管資產淨值在逐月增加,可是份額由2.19萬億份逐月遞減到2.12萬億份。

份額的遞減背後是資金對A股未來信心不足,通過逢高撤退的方式來控制風險。股指不斷上行的過程中,歷史上都是百億新基金的誕生高潮期,可現在公募遭遇贖回的同時,新基金髮行了221只,募集2054億元,兩個指標都低於2018年同期的245只募集3000億元的規模。

公募基金在不斷走向沒落。不難理解,大量公募精英奔私後,公募的管理水平實在令人堪憂,牛市的時候靠天喫飯,熊市的時候躺着收管理費不思進取,即便冒出來的新秀也只是他們奔私的梯子。

未來,隨着私募的不斷壯大,公募如果繼續不思進取,衰落不可避免。面對公募的沒落,也許,老百姓會說,他們是窗戶外吹喇叭,名聲在外而已。


私享會音頻重磅上線

現在預定即可收聽

18個章節,闡述A股投資思路

【1】黃付生:牛市難賺錢,如何買消費股最正確?

【2】黃付生:大資金的變化與持股偏好

【3】黃付生:爲什麼能賺錢:傳統行業的投資邏輯

【4】黃付生:白酒的未來

【5】黃付生:牛股的基因

【6】黃付生:牛市第一階段整體結束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7】李德林:中美對比,梳理A股脈絡

【8】李德林:北上資金、槓桿、“韭菜”背後的文章

【9】李德林:科創板中產生牛股的可能性大

【10】朱進明:看懂這一輪市場反彈的深刻邏輯

【11】朱進明:A股未來的演變方向和賺錢路徑

【12】朱進明:具有國際比較優勢的公司是長期首選

【13】朱進明:國外的幾次難忘投資經歷

【14】提問1:科創板正式開立後對大盤有什麼影響?

【15】提問2:2019年最看好哪個板塊或者是行業?

【16】提問3:未來一段時間大盤會調整嗎?

【17】提問4:券商板塊未來走勢如何?

【18】提問5:什麼樣的科技成長股值得關注?

公募的沒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