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疗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目前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

记者|戚向坤

来源|中国县域卫生

10月30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召开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新闻发布会,北京卫计委副巡视员郑晋普就北京全科医疗服务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北京卫计委副巡视员郑晋普

记者:北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全科医疗服务?

郑晋普:全科医疗和大医院的专科医疗相比,主要是随着健康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简单来讲,就是专科医疗负责生病以后后一段时间的诊治,关注的是个体,处理的都是一些疑难重症,需要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如果说只发展大医院专科医疗,在经济上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是不能承受的。

而全科医生工作重点在健康时期,在疾病发现的早期,关注社区家庭人群,处理的多是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能以较低的成本维护大多数人的健康,强调持续性、综合性的照顾,强调早期发现,未病处置,就是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

全科医疗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目前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在英国,全科医生是患者就诊的首选,能够解决患者90%的问题;在澳大利亚只有20%的患者被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80%的患者都可以在全科医生诊所得到医疗服务;在加拿大,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对处理不好的疾病患者才转给大医院;在美国,家庭医学已经成为与内科、外科平级的专科。

在中国,目前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就是资源不合理。大量优质资源,包括优秀的人才都集中在大医院,而基层优秀人才匮乏。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就要推进分级诊疗,首诊在基层,而全科医生正是基层医疗健康的守门人。所以说要解决整个医疗体系和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工作重点要向基层倾斜,基层要有一支很强很优秀的医疗队伍。这也是医改的重点。

全科医生队伍决定整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建立好全科医生制度,发展全科医疗,为基层培养大批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发挥全科医疗,也是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到个人的关键,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从这方面讲,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记者:北京在推进全科医疗服务是如何做的?

郑晋普:北京市推动全科医疗服务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北京开展采取全科医生的培养,持续开展全科医师和助理全科医师的规培,确保高校毕业生经过培训进入基层全科岗位以后能够承担起规范的全科医疗服务,也为在岗的全科医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持续地开展了农村、乡镇地区定向医学生培养。2017年开始面向村卫生室培养医学生,为边远地区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全面建立了全科医生进修学习的制度,副主任职称的全科医生每两年到医联体医院进行累计不少于一年的学习,同时也鼓励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非全科专业的临床医师通过转岗培训成为全科医生,充实全科医生的队伍。

二是大力推行家庭医师签约服务。根据全科医疗服务的特点和要求,在服务模式方面,我们推行社区医生与有一定忠诚度的居民签定协议,引导社区居民与社区医生建立和谐的固定关系,当他们有一些健康疾病方面的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区医生。

三是大力推动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通过区域医联体的方式增强基层与大医院分工协作,除了大医院派专家下基层代教、查房、基层的医务人员安排到大医院进修学习,大医院的预约号源也要向基层倾斜,推动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和远程会诊,促进整个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

编辑:七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