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改造武器

在即將舉行的珠海航展上,一款59坦克改進款引起了大家注意,這似乎成了中國第一款專業的火力支援車,也是一款“改造武器”。

“道奇”裝甲車

M3A1 偵察車

說起這些“改造武器”,其實我軍在歷史上沒少喫過他們的虧。從30年代中期開始,國軍就開始利用進口自美國的“道奇”吉普車、GMC卡車等民用汽車,加裝裝甲和機槍、火炮等武器改造爲簡易的輪式裝甲車,在抗日戰爭中廣泛應用,因爲日僞軍的裝備水平不一,尤其是僞軍更爲簡陋,國軍及地方軍憑藉裝甲汽車,往往能把僞軍打得屁滾尿流。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大量民用車輛斷供,只能在東北拼湊出一個裝甲汽車團,裝備大量的改裝車輛,主要用於高級指揮警衛,陳明仁、鄭挺鋒等國民黨高官都曾依靠裝甲汽車,從我軍的包圍圈中逃命突圍。

遼瀋戰役 我軍也喫過虧

在遼瀋戰役中,駐守瀋陽的國軍還將一部分失去動力的汽車進行改造,加裝30mm鋼板和機槍,就是一個駐紮一個班的移動碉堡,由人力推動,共有30多個,國軍稱之爲“鋼帽堡”。由於可以移動位置和方向,難以迂迴包抄,雖然當時東野不缺炮兵,但是“鋼帽堡”可以變換位置,炮兵無法準確校正射擊。在進攻受挫後,炮兵天黑前近距離直瞄開火,打掉了一部分“鋼帽堡”。我軍指戰員意識到,東北天氣寒冷,這些鐵皮碉堡內部的敵人可能會喪失警惕性,突擊爆破是可行的。戰鬥打響後,部隊利用交通溝縮短了衝鋒距離,成功對這些“鋼帽堡”進行了爆破。

蘇式吉爾157型越野卡車

在充分借鑑了國軍的經驗後,我軍也開始了對制式化的改造車輛的探索。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西藏作戰期間,國內某廠改造的WZ533式裝甲車。1959年3月10日西藏發生武裝事件,3天后的3月13日,軍方即下達了使用卡車改造簡易裝甲車的需求。同年4月,改造方案基本完成——以蘇式吉爾157型越野卡車爲基礎,全身披掛國產的2Π均質鋼裝甲,車底爲6毫米普通鋼板,車廂開射擊孔,車頂架設了一挺7.62毫米機槍的簡易“炮塔”。5月至6月,第一批WZ533裝甲車生產完成。

Z533裝甲汽車

不過這種從研製到服役僅僅用了3個月時間的裝甲車在後續的使用中遇到了不少問題,比如由於選用汽車底盤,動力也未作相應調整,單位功率大大下降,因而,行駛速度較慢。其次,其人機功效較差,乘坐不舒適,長時間乘坐極易引發疲勞等。爲了解決這些問題,中國後來又再WZ533裝甲汽車的基礎上,使用剛剛國產化的CA-30(翻版吉爾157)改造成了某型輪式裝甲車。該型裝甲車不僅解決了WZ533型上的種種缺陷,還破天荒的採用了高彈性海綿輪胎。這也爲我國此後的輪式裝甲車發展鋪平了道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