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康佳A股價連續兩日跌停,銷售1億顆芯片“不靠譜”嗎?)

[摘要] “一個月量產10萬顆主控芯片,還是背靠康佳這棵大樹,這個產品不算成熟了。”一業內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

文/時代財經    盧潔萍 覃毅

???è????????-261884213611200636 (1).jpg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2月初,康佳控股公司合肥康芯威存儲技術有限公司(下簡稱“康芯威”)釋放信號,2020年將爭取銷售1億顆存儲主控芯片,另外,康佳同時發佈了包括在研Micro LED產品和計劃打造百億能源互聯網產業平臺的消息。自此深康佳A遭遇二級市場爆炒,其股價也走出了一波驚人漲勢:從本月3號的4.74元/股最高曾一度漲到11.61元/股,漲幅高達144.9%。

消息引發的股票連續異動引來了深交所的關注函,對此,康佳2月25日在回覆深交所問詢時稱,子公司目標銷售1億顆不構成業績承諾,一併解釋相關事宜。市場反應隨即變冷,深康佳A近兩日收穫兩個跌停,截止今日才稍顯回升,且截止收盤,股價仍維持在10.01元的高位。

一出鬧劇過後,市場亦質疑,康佳高調宣傳1億顆芯片銷售是否“放衛星”。近些年來,康佳主營彩電業務疲軟,淨現金流數年爲負,謀求轉型多年。而入場半導體產業需要資金、人才、技術的密集投入,作爲老牌家電巨頭,實力是否能支撐其野心?

多位半導體行業專業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康佳造“芯”的優勢在於自身的資金和規模優勢,但“其他方面不明顯。”

殺入芯片紅海,康佳優勢何在?

對於1億顆芯片的生產目標是否定得過高?康佳在公開回應中稱,2020年在全球的存儲主控芯片市場將約有25億-30億顆的容量,且有70%的市場需求來自中國境內,但國產品牌市場佔有率僅爲8%左右,而其產品的綜合成本可比行業平均水平低15%左右,所以將康芯威2020年的芯片銷售目標定爲1億顆並非誇大。

時代財經查閱公開資料發現,康芯威成立於2018年11月(康佳持股51%),主要從事存儲器主控芯片的設計和銷售,並不涉及生產。目前,康芯威唯一公開產品爲型號KS6581A的eMMC存儲主控芯片,已於2019年12月實現量產,首批10萬顆於當月完成銷售,總金額約爲20萬元。據此計算,此款芯片單價約爲2元/顆。

一般而言,存儲器主控芯片控制着一個或者多個存儲芯片,內含存儲管理功能和計算機接口,它和所控制的存儲芯片一起,組成了如硬盤、SD卡等智能終端和工業設備的數據存儲卡(盤),是存儲產品的核心芯片。

據時代財經瞭解,目前該領域芯片已有諸如國科微、瀾起科技等國內企業涉及,康佳屬於後來者。

其中,國科微屬於國產固態存儲控制器芯片頭部公司,根據其2018年報的營收數據,國科微當年各個業務的總營收約爲4億元。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24億元,同比增長26.39%,總體營收規模並不是很大。

海思一名半導體工程師則向時代財經表示,並不十分看好康佳的存儲產品。該工程師稱,“eMMC本身並不是很有技術含量的東西,他們也才弄出來。SSD還是有點技術難度的,如果真如所說,性能上在國內勉強過得去,但也只能拼性價比而已,我不相信他們這個SSD主控已經成熟到可以大規模量產了,越複雜的芯片越需要實踐,多交學費以及市場檢驗。”

此外,康佳稱自家芯片綜合成本可比行業平均水平低15%,尺寸比行業主流產品小10%以上,部分行業人士也向時代財經解釋了背後的邏輯。

蘇州四方傑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蔡予明對時代財經解釋,芯片的成本差不多流片和封裝測試對半,若芯片尺寸小10%,無非也就是整體成本少5%左右,但很多中小型公司運營成本比康佳小很多,所以這方面的成本其實差距不大。

“康佳的長處實際在於整體資源規模,採購量和出貨量堆積起來拉昇投片量後,可以拿到更低的流片成本、封測成本,加上這一塊,算起來才差不多有15%的成本優勢。”蔡予明認爲。

一名芯片設計企業CEO亦向時代財經表示,假設前提是其他因素和功能完全一樣,康佳的芯片確實是有邊際成本上的優勢。

“做存儲主控芯片的現在國內也有好多家,不過康佳在我看來除了有資金,其他優勢不明顯。”蔡予明表示,“像三星、海力士這幾家做的是存儲芯片,國內還沒有人做得出來,有幾家在試產。康佳做的只是主控芯片,就是對接這些存儲芯片的控制芯片。個人覺得一億顆確實很難實現。”

也有業內根據對康佳首批芯片產量的推測,表示對產品成熟度的懷疑。“一個月量產10萬顆主控芯片,還是背靠康佳這棵大樹,這個產品不算成熟了。”一業內人士向時代財經透露,“價格嘛,現在國內大多芯片廠商是在紅海里競爭。”

半導體版圖初具,主業疲軟待解局

康佳成立於1980年,作爲老牌黑電巨頭,其於1999年成爲深圳首家營收過百億的企業,與長虹、TCL並稱老三大黑電巨頭。

然而,隨着近年來家電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行業需求不振,康佳的彩電主營業務營收已多年原地踏步,始終難以實現突破。在康佳2015年的年度財報中,這家老牌家電巨頭甚至出現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57億元,同比下降2488.32%的經營數據。

另外,康佳的扣非淨利潤更從2011年開始已經連續虧損8年之久,其經營淨現金流已是三年爲負值,2016-2018年分別爲-9.72億元、-32.30億元、-43.14億元,在此境況下,康佳2018年末的流動負債已達到了226.76億元,超過同期流動資產的218.43億元。

事實上,放眼整個行業,對成長於全球最大彩電生產和消費市場的國產家電品牌來說,過去一直面臨着“缺芯少屏”的困境。沒有自主研發芯片,依賴進口就只能受制於人。家電企業紛紛自研芯片再塑核心價值鏈是轉型過程的深謀遠慮,並不是近兩年纔開始。

作爲主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對半導體產業鏈進行佈局成爲家電企業的選擇之一。

從2016年開始,康佳在半導體行業開始着手對存儲主控芯片、存儲產品的設計、研發、封測及銷售的產業鏈佈局。康佳方面對時代財經表示,以上三塊業務將以“設計+封測+渠道”的模式,形成存儲產業協同。

也是在同一年,康佳成立了一家專門做存儲類產品(DRAM、SSD、MicroSD、EMMC)銷售的合資公司中康存儲科技。康佳透露,這家企業在2017年營收達7.69億美金,2018年營收13.46億美元。

此後康佳在半導體領域動作頻頻,2018年,康佳在其38週年慶典時,宣佈成立半導體科技事業部,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等全產業鏈成爲其重點業務。

此後,康佳朝着“科技+產業+園區”爲發展方向進行戰略轉型,對IC芯片存儲、液晶屏等物料展開的供應鏈管理業務成爲其三大主營業務之一。

2019年,康佳對半導體業務的佈局分爲光電領域和存儲領域。在光電領域,康佳集團在重慶註冊成立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註冊資金20億元,致力於Micro LED材料、工藝、產品、設備的技術開發、項目孵化及專利佈局申請。項目計劃一期投資50億元建立光電研究院及量產線,二期投資300億元建立Micro LED光電產業基地。

在存儲領域,除已佈局的合肥康芯威存儲技術有限公司,康佳還成立了康佳芯盈半導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佳芯盈”),以研發、封測、銷售“康佳”品牌的存儲芯片產品,其規劃佈局的三大存儲產品線包括eMMC、SSD及DDRL,三大產品線主要應用於PC及智能終端設備。

2019年11月25日,康佳發佈投資公告,稱將投資超10億元,以康佳芯盈爲主體在江蘇鹽城建設半導體芯片封測廠,此封測廠將成爲國內唯一對第三方開放的無人工廠,並計劃在2020年竣工量產,以實現超過2億顆/年的產能。

康佳芯盈負責人向時代財經透露,康佳存儲產品主要有三大優勢,一是產品性能強,讀寫速度快,目前康佳SSD產品最高讀取速度能達到3500MB/s;二是良率高,康佳芯盈生產的存儲產品良率有望超過99.9%,領先於行業水平;三是具有明顯的價格成本優勢,價格方面會比同等定位的知名品牌具有約10%的價格優勢。

“從整個大環境來講,近幾年來家電企業的行情不太景氣,急需轉型。康佳的轉型主要是利用它的平臺品牌開拓了以‘科技+產業+園區’爲運作模式的產業園,加快佈局半導體板塊,擁有了一些核心競爭力。”家電行業分析人士洪仕斌2月25日告訴時代財經,康佳在攻克了半導體領域的技術難題後,有機會把所有的產業鏈進行有價值的打通。

康佳方面則向時代財經表示,“康佳對半導體業務未來5-10年營收預計將超百億的預期不變,半導體行業要想做好需要持續和巨大的資金投入,產品穩定銷售後會爲公司貢獻不小的利潤。”

但目前來看,半導體業務在康佳整體盤子中的佔比還是很小,對康佳業績影響有限。康佳在公告中表示,“如果康芯威公司在2020年銷售1億顆存儲主控芯片的目標能夠達成,按照康芯威公司目前對存儲主控芯片價格的預測計算,1億顆存儲主控芯片相應的銷售總金額預計約爲2.5億元,佔本公司2020年銷售收入的比重將不超過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