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涉疫电信诈骗案件追赃难,犯罪分子身份明确难、抓捕难、取证难等特点,本着高度责任心和政治敏锐性,扬州市反诈中心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强化落实各项机制,以“责任化”全面落实案件侦办机制、以“紧急化”覆盖资金查控、以“最大化”维护群众利益、以“广泛化”开展防范宣传工作,及时有效的打击了此类案件,保障了人民群众利益。对此,扬州市反诈中心进一步强化了警银联动7*24小时值班机制,以“紧急化”覆盖资金查控,对全市所有涉疫案件实行统一接警处置,对涉及的所有账户一查到底,开展紧急止付,对所有涉案账户一律先行冻结,切断犯罪分子资金链。

2月2日,

高邮一居民何某向警方报案,

称他在微信上被犯罪分子

以卖口罩为由,要求转账1800元,

但钱到位了,

货却迟迟不见踪影,

发现自己遭遇了诈骗。

这是扬州警方接到的第一起涉疫电信诈骗案件,立即引起了扬州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反诈中心)高度重视。

针对涉疫电信诈骗案件追赃难,犯罪分子身份明确难、抓捕难、取证难等特点,本着高度责任心和政治敏锐性,扬州市反诈中心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强化落实各项机制,以“责任化”全面落实案件侦办机制、以“紧急化”覆盖资金查控、以“最大化”维护群众利益、以“广泛化”开展防范宣传工作,及时有效的打击了此类案件,保障了人民群众利益。截至目前,全市共破获10起涉疫电信诈骗案件,抓获嫌疑人10名,共止付涉案账户151个,止付金额472万元,并已退赃返还31万元,待返还60万元。

“逢案必查”

无论资金多少力争“人赃俱获”

数日内,类似涉疫电信诈骗的报警接连在扬州市多个地区出现,就在全国人民上下齐心、众志成城抗击病毒之际,不法分子却利用群众急需防护用品等心理实施作案,影响极为恶劣。

对此,扬州市反诈中心以“责任化”全面落实案件侦办机制,对一经核实的涉疫电诈案件,无论涉案金额大小,实行“逢案必查”,一案一侦查组,层层落实责任,并高度重视涉疫警情的追赃挽损工作,明确专人、落实责任。

市民管某是扬州江都区人,疫情防控期间,他担心口罩难以买到,便在家用手机搜索,在一个QQ群里,他发现有商家在兜售口罩。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管某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并通过二维码,通过支付宝账号向对方支付了290元。可没想到的是,钱刚转过去对方就将其拉黑。

原本管某以为,自己这290元金额小,算是打了水漂了。可令他惊喜的是,扬州市反诈中心在接警后迅速介入,并成功锁定了云南籍嫌疑人吴某的身份。

“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损失相比,这290元或许‘微不足道’,但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这样的案件无疑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我们“逢案必查”,迅速反应,截至目前,已破获案件10起,抓获嫌疑人10名。”扬州市反诈中心负责人何炎说。

“零接触”侦办

联合多地警方协同办案

梳理何某案件时,民警发现,嫌疑人在异地,可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多个省份均已启动一级响应。面对人员接触、出差办案难等实际情况,扬州市反诈中心决定主动出击,牵头组织全市刑侦民警,在特殊时期整合资源、快速响应,通过非接触网络侦查,全力挽回涉疫电信诈骗人的损失。

通过网上研判,民警迅速锁定了该案嫌疑人身份为山东临沂人杨某,并迅速与当地警方对接,全程“零接触”、通过网络开展合作,很快杨某被当地警方抓获。

在就地审查的过程临沂警方发现,杨某其实是中间商,扬州市反诈中心在接到这一反馈线索后,组织高邮警方,通过进一步核查,又锁定了杨某的“上线”任某,并及时将线索推送给了任某所在地的重庆警方。最终,在三地警方的合作下,一条利用疫情实施诈骗的“黑链条”被斩断。

有了第一起“零接触”侦办案件的经验,在接下来办理的邗江区居民赵某在2月1日至2月4日期间,被诈骗34.4万元的“口罩货款”案件时,反诈中心迅速研判,明确嫌疑人蔡某为云南大理人,并与云南警方对接、合作,蔡某也很快被抓获。

“唯快不破”,强化警银联动

开辟止付“绿色通道”

扬州市反诈中心民警杜军超介绍,“与普通的电信诈骗案件相比,涉疫电诈案件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法分子“临时起意”的情况较多。比如有的嫌疑人,原本是想要倒卖口罩,从中赚取差价,但是一旦货源出现问题后,他们拿不到货也不退还订金、货款,就转变成了诈骗。”这就导致受害人发现被骗的时间往往较为延后。

对此,扬州市反诈中心进一步强化了警银联动7*24小时值班机制,以“紧急化”覆盖资金查控,对全市所有涉疫案件实行统一接警处置,对涉及的所有账户一查到底,开展紧急止付,对所有涉案账户一律先行冻结,切断犯罪分子资金链;以“最大化”维护群众利益,对所有被骗资金,启动快速资金返还程序,最大限度挽回群众损失;他们还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联动,开辟快速查询止付“绿色通道”,确保将受害人的损失降到最低。

2月13日、14日期间,受害人于某在仪征家中,被人在网上以售卖10万只越南进口口罩为由,先后3次被骗货款33万元,扬州市反诈中心第一时间开展涉案账户查询,成功冻结账户资金38万余元,其中23万元为本案被骗资金,目前反诈中心启动涉案资金返还机制,已返还受害人6万元,其他资金正在返还中。值得一提的是,该名受害人在拿到返还资金后,2月22日在网上购买耳温枪再次被骗6万元,中心接警后将该笔被骗资金冻结,待返还中。

2月16日、17日期间,受害人孙某在高邮,同样以卖口罩货款为由,被骗58.8万元,通过扬州市反诈中心的介入,涉案账户中110余万元的资金被迅速冻结,其中25万元为本案涉案资金。

据介绍,截至2月25日,共止付涉案账户151个,止付金额472万元,并已退赃返还31万元,待返还60万。

“精确预警”

及时拦截实现“源头控制”

2月17日,扬州市反诈中心通过网络监测到一个电话号码,机主杨某正在与电信诈骗诈骗嫌疑人通话,民警立即拨打其电话第一时间和杨某取得联系,得知对方正在向其推售口罩、耳温枪,民警凭借专业的反诈知识,清晰的逻辑思维,对史某进行了耐心而详细的劝导,告知杨某在购买口罩、耳温枪、消毒药品等涉疫物品时,务必通过正规药店、超市购买,切勿轻信陌生电话。

期间,扬州市反诈中心通过合作社会网络公司,建立预警拦截平台,精准发现疑似受害人、企业单位,随即开展短信提醒、电话劝阻,联合各地刑警大队和派出所开展点对点预警拦截工作,确保预警到人、拦截到点、劝阻到心”。

据介绍,截至2月25日,扬州市反诈中心主动发现并点对点提醒劝阻60余人次,有效防止资金损失20余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