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傳黑暗中玩手機半小時就會瞎,這屆年輕人真比父輩視力差?)

“驚歎!晚上熄燈後千萬不要再看手機”,最近這樣一篇文章在家庭羣中傳開,嚇壞不少家長。

文中不但有一張通紅雙眼的驚悚照片,還稱黑暗中對着手機30分鐘以上,會造成眼睛黃斑部病變、視力極速惡化甚至失明。電腦、手機等顯示屏是我們這代年輕人無法避免的,我們會因此未老先瞎嗎?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防盲協會共同發起,將每年十月第二個星期四確定爲世界視覺日,又稱爲世界視力日,旨在呼籲全球關注失明和視力障礙。今年的世界視覺日是10月10日,主題是VISION FIRST,“視”界第一。

黑暗中玩手機會不會致盲?

黑暗中玩手機真的會導致黃斑變性甚至失明嗎?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眼科臨牀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孫曉東教授指出,這種說法沒有科學根據,有誇大的成分,不過夜晚人的瞳孔自然放大,會有更多光進入眼睛的黃斑區,包括手機、iPad等視頻終端發出的光線由於與環境高對比度,不僅可能引起視疲勞,而且強光也可能影響睡眠節律,導致睡眠受到影響。

黃斑是眼底視網膜中央一個重要的解剖結構,不到0.07平方毫米,但這個區域匯聚了80%的視覺信息,是視力最敏銳的部位,也是能量需求很大的高耗氧神經組織。隨着年齡的增長,長期光線刺激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黃斑區視網膜等細胞產生病變,引起視功能減退,視力下降,就叫做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已成爲我國老年人羣重要致盲性眼病之一。

黃斑變性分爲乾性和溼性兩種,乾性的表現是輕度視力模糊、視物變形、視力慢慢下降,嚴重時視野中會出現中心暗點。一旦發展到溼性,90%的患者會在一年內變成嚴重低視力或者致盲。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的視力損害尤爲嚴重,幾乎佔到所有導致視力嚴重喪失黃斑變性的90%。

從年輕時就要護眼

孫曉東教授提醒,老年性黃斑變性的預防,必須是從青年時期就開始做起,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太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

遇到刺眼的陽光或出去玩的時候,最好戴上墨鏡防止光線對眼睛的損傷;

5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有糖尿病患者定期到醫院眼科做眼部檢查,如果發現有黃斑病變及時治療診斷,這些都有利於疾病的預防。

“以往缺乏有效的治療方式,即使診斷出來也無法阻止視力喪失,但如今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老年人應該積極自查、早發現、早治療。如果病變時間過久,組織結構破壞嚴重,或者到晚期萎縮、瘢痕化的時候再進行治療,效果就會比較差了。”孫曉東教授提醒。

視物變形是黃斑病變的一個特點,平時在家就可以用阿姆斯勒(Amsler)表自我檢查法自己檢測,相較而言,老花眼和白內障很少出現視物變形。也可以用一張白紙,在面畫上用間距相等數條的橫線和豎線畫出很多小方格,通過看這個方格紙,如果出現線條彎曲等情況,就很容易早期發現視物變形。

那麼一旦檢查出黃斑變性要如何治療呢?孫曉東教授指出,既往人們採用激光光凝治療、光動力療法、經瞳孔溫熱療法及糖皮質激素藥物玻璃體腔注射、黃斑手術等傳統方法治療黃斑變性,有一定的侷限性,目前並不作爲首選。近年來,溼性黃斑變性中的異常新生血管生長的關鍵致病因子被找到,它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之間有明確的關聯。因爲這個發現,抗VEGF療法成爲治療溼性老年黃斑變性的一線治療方案,它能夠控制病情進展,減少視力喪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一定要積極治療。

“老年相關眼底病如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然而遺憾的是,在門診中只有不到20%的患者會堅持隨訪與治療。”孫曉東教授說。

糖尿病患者須注重眼底篩查

北京醫院戴虹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重眼底篩查。糖尿病是一種複雜的慢性進行性疾病,其併發症可以累及全身多個器官系統,累及眼部組織時可以引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白內障、糖尿病性屈光不正等。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型糖尿病患者應在診斷後進行首次綜合性眼檢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後5年內應進行綜合性眼檢查。新指南強調,對於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至少每 1~2年進行復查,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則應增加檢查頻率。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包括糖尿病黃斑水腫)的患者可能無明顯臨牀症狀,因此,從防盲角度來說,定期做眼底檢查尤爲重要。2型糖尿病常常在診斷前就已存在一段時間,診斷時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較高,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應儘快進行首次眼底檢查及其他方面眼科檢查。

“對於治療來說,控制住併發症要標本兼治,也就是說在控制住血糖的同時,治療眼病,標本兼治。”戴虹教授說。

王寧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王寧_NB124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