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保险:你说保险有用,可是我就是不想买啊!

在我18岁的时候懵懵懂懂有了人生的第一份保险,虽然当时被忽悠的印象还挥之不去,但今天看来,这份保险,确实让我几十年内都不用为生病而承担额外的风险成本,对家人和自己都是一种负责的方式。

对于大多数受过9年义务教育影响的好青年,都应该知道,保险是转嫁风险的投资,但,纵使你知道,保险很有用,但你就是不想买啊!

我购买保险的时候已经不再年轻,但是客户现在越来越年轻。特别是90后成为保险客户主要群体的时候。谁说90后不靠谱的?我觉得特别靠谱。

年轻又健康,干嘛买保险?

生病?可以用社保啊!

保险太贵,年轻时买不起!

其实是真的没那么需要买,还是你懒呢?

1.我年轻又健康,干嘛买保险

别说你年轻,谁虚谁知道

这是个体力和身体不能单靠年纪衡量的时代,你的体力,做起运动,说不定比不上经常遛弯儿的大爷。而且这种情况,也不是少数,重大疾病的年轻化趋势正越发明显。

2014年国际医学学权威《柳叶刀》的数据显示:肿瘤发病年龄提前了15-20年,35-55岁发病群比率呈上升趋势。这样看来韩剧里,让我们哭的死去活来的男女主,爱到癌症末期,地老天荒的故事,也倒是合理。

根据近几年的统计,年轻阶段可能发生的重疾中,甲状腺癌增势迅猛。在一份由国家癌症中心专家发表在国外媒体的研究报告《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中显示,预测2015年全国癌症发病人数中,在30岁前,女性甲状腺癌发生率大概是宫颈癌的4倍,比乳腺癌(女性第一高发癌症)还要高。

不止有一份数据告诉我们,年轻身体的隐患,比想象中要多。作息不正常,饮食差,运动少,本君也担心自己还可以抗多久?每个女生都知道,25岁之后皮肤开始衰老,边剁手边买护肤品,但身体的衰老和病变,你看不见,也没投资过。

玩的起,但你病不起

年轻时,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想怎么赚钱,然后花了更多时间想着怎么花钱,出入高质量的消费场所,规划着高品质的旅游路线,但生病的时候,统一喊着好贵,心里觉得哪怕再贵一点都不能承受。即使你是个财产独立,又有良好储蓄习惯的青年,生病的时候,存的钱会够吗?

正确理解保险:你说保险有用,可是我就是不想买啊!

按照城市白领收入测算,在25岁~41岁之间,我们的储蓄都不足以支付医疗费用,而且越年轻,相对的费用缺口越大。很明显对于年轻人而言,储蓄治病的方式是无效的,现在,其实是你抵御风险最差的时候,也是开始保护自己最好的时候。如果生病,不众筹,不拼爹,你还有其他方法么?

2.生病?可以用社保啊

生病的时候,真的有社保就够了?naive!

首先,谁都会想到的是,治病找医保。存了那么久,终于派上用场,医保是什么?“大锅饭”!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获得平均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

这个平均水平的标准是怎样的呢?可不可以帮我们应对类似癌症这件难缠的事情呢?

以下是卫计委在2015时统计的发生频率最高的8种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

正确理解保险:你说保险有用,可是我就是不想买啊!

以最常见的肺癌为例,在深圳,按规定,身患重疾的参保人使用《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社保用药内药品所发生的费用,报销比例70%,同时总报销金额限制在15万元。对于肺癌治疗,社保可以报销的有:胸腔电脑扫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部及腹部磁力扫描、化疗项目、治疗前和治疗后门诊项目。

另外,社保目录外用药(社保目录内的药品仅占总药品的1.4%),例如核心的伽马刀、靶向治疗等项目都被排除在外。而这些费用高昂、不予报销的项目,才是治疗过程的关键。

那除去医保可报销的那部分,用于肺癌治疗的35万缺口,要从何而来,一次生病会对你造成的经济影响,怎么去抵御?

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想一下,是社保报的太少,还是你根本没准备好,但是生病的时候,谁又给你时间准备了呢?

好不容易,你对保险有所改观,犹豫该不该出手时,既往的经验又告诉你:保险好贵,那些是有钱的人的玩意儿。但真相是这样吗?

3.保险太贵,年轻时买不起

当下定决心做个靠谱的青年,买一份保险时,看到业务员给到的保险计划,马上蒙圈儿。

保终生、有分红,又理财又保障,ABCDE条款,高昂的价格,保险的贵,是因为你花了冤枉钱,买了一份根本不适合你的保障。我只要个汉堡,你给我一个套餐,我能愉快的买单吗?

针对年轻人健康方面的需求,我们筛选了市面上一款比较适合年轻人的重疾险来做说明。

假设一个男生在25岁时投保,20年缴费期,每年保费1272元,每天平均3块5,就可以获得一份为保障期30年,保额35万元的重疾保障。

同样是35万元,如果你向来勤俭节约,用储蓄的方式解决,存30年,每年至少需存11667元,平均每月是972元,接近于一年支出的保费,对于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反而是更大的压力。

每日3块5的付出,将确保未来30年的保障,真的很贵吗?还是你未来30年的健康保障都抵不上每周的一杯的星爸爸呢?

2017最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用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向我们阐述,到底为什么你总是不想买保险。

过于自信:

我这么年轻,身体应该很健康,买保险干嘛,其实用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就是过于自信,这种过于自信,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是金钱上的。

因为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而趋利的动机又远远大于避害,因此这种过于自信的心理,其根本就是侥幸心理,而侥幸心理可以说是导致你不想买保险的“祸首”。

就像近来发生的多起野生动物园咬人致死事件,难道这些遇害者真的不知道擅自暴露于野生区的危害吗?显然不是,只是他们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恰恰抱有了这种灾难不会这么巧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侥幸心理罢了。

拖延症:

《怪诞行为学》这本书畅销的原因是:它告诉我们很多我们做不成的事情,归根结底是因为“拖沓”。

有专家做过调研,75%的人都会有拖延症,而其中有50%的人有很严重的拖延症。恰恰买保险又不是一件让人特别需要着急的事情。因此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拖着,最终耗了一年半载也没有购置保险。

小诺的亲身体会告诉自己,其实拖延症除了身体/习惯上的懒惰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做这件事情的难度往往大于驱动力。对于金钱支配非常有限的人来说,购买保险这件事是有难度的。而且它没有明确的驱动力,因为保险是抵御风险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无法让你短期内看到金钱上最直接的收益,甚至不出险的情况下,就是纯投资无“回报”。

因此很多年轻人并不是不想以保险作为保障,只是他们真的比较“差钱”,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人群,确实没有大笔的额外支出用来购置保险。

选择困难症:

研究表明,选项越多,往往参与率就会越低,所以如果保险经纪人一连给你介绍了很多款保险产品,很多种产品组合,可能80%想买保险的决心也就剩下30%了。

仔细想想这类人的心理,小诺认为无外乎是个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不同,他会凡事都要求尽善尽美,这件事中一旦加入了选择题,就会陷入不知如何选择才能做到最好的纠结之中。

针对这类人群,也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从自身出发,管理好自己。首先要克制自己不要过于追求完美,毕竟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有极少数的事情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因此,告诉自己不能过于钻牛角尖。

对于那些怕选错或者选择不当而各种纠结的朋友,购买保险前不妨自己先去多多了解保险的相关知识(学习保险知识,关注小诺就可以啦),让自己心里先有数。这样导购在推荐产品时也会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也就不容易被导购牵着鼻子走,最终哪款产品都犹豫不定。

小·结

保险对于年轻人,或者每个人来说,认识它的过程,你还是需要明白保险本质上是什么。

一般来说,保险作为事后的补偿工具,是通过提供经济补偿,减少预期以外的风险事件对自己或者家庭财务状况造成的冲击,保障你的生活质量不会因为意外风险而急剧下降。

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通过购买保险换取未来财务状况更大的确定性。

年轻人购买保险,其实是对自己未来财务的一种规划,用早期的投入,抵御之后的风险,在适当的年龄,增强风险的意识,为自己负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