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春節後,貓眼迎來的沒有太多驚喜,反而將是驚悚。不出意外,央行和支付結算協會將對年前律師提交的“貓眼二清違規”舉報給出一個調查結論。不管是重罰,還是行政違規判決,它都將面臨重重壓力,不得安寧。

這個冬天股市在凜風中瑟瑟發抖。就在貓眼娛樂掛牌之前,A股市場數百家上市公司預虧、炸雷導致市場一片狼藉,衆多影視傳媒上市公司的財報也是血虧一片。在市場大環境對股市極爲不利的情況下,貓眼硬着頭皮流血上市,即使IPO定價於招股區間底部,也並未擋住破發的厄運,上市僅半小時,股價大幅下跌4.05%,市值蒸發5.87億人民幣。

影院抱怨佔款片方吐槽剮蹭,上市公司貓眼被指陋習不改違規不斷

大年初四新春開市後,貓眼股價始終於發行價下游徘徊,2月11日當天更是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跌幅高達2.30%。那麼,號稱國內最大互聯網票務平臺的貓眼娛樂,在資本市場的表現爲何遲遲不見起色?

影院抱怨佔款片方吐槽剮蹭,上市公司貓眼被指陋習不改違規不斷

陋習不改騷操作不斷,誠信盡失股民不買賬

影院抱怨佔款片方吐槽剮蹭,上市公司貓眼被指陋習不改違規不斷

(貓眼自我宣傳)

剛剛結束的春節檔,相信在很多網民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流浪地球》衝冠,很多人二刷還不過癮。這個電影,也逃脫不了厚臉皮人士的剮蹭。

2019年春節檔開始第一天,貓眼就急不可耐地吹起了“牛皮”,儼然一副大滿貫的模樣,惹得電影片方怒火連連。貓眼自稱撐起了八部影片,尤其是《流浪地球》的聯合出品和聯合發行方。不過,在國家電影局電影公映的許可證上公佈的23家出品單位中,並沒有看到貓眼的身影。

影院抱怨佔款片方吐槽剮蹭,上市公司貓眼被指陋習不改違規不斷

自此,貓眼“吹牛皮”的惡行昭然若揭。貓眼看着影片在春節檔實現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贏,剛剛流血上市的貓眼就故技重施,按奈不住愛撒謊的本性強行與《流浪地球》產生關聯,不少網友表示:“貓眼這是習慣性蹭熱度”。

貓眼蹭熱度已經不是第一次,早在去年國慶檔,貓眼就大蹭了一把《無雙》的熱度,其在票務平臺發表聲明,表示貓眼參與了博納出品的《無雙》的營銷工作,然而《無雙》的第一齣品方博納影業的官方微信上卻顯示,博納、英皇、阿里影業三家系出品方,華夏電影等六家是聯合出品——這其中並沒有貓眼的身影,打臉來的如此之快,遭到了一衆業內人士和網友的集體聲討。

影院抱怨佔款片方吐槽剮蹭,上市公司貓眼被指陋習不改違規不斷

貓眼的“營銷”手段可不只是蹭熱度,數據造假、抬高預售等招數也是貓眼的慣用伎倆,去年貓眼出品發行的《後來的我們》刷票房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讓貓眼電影一時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據瞭解,《後來的我們》在上映首日票房就達到近3億元的票房體量,然而卻有大量影院經理實名爆料指出:貓眼涉嫌通過自己的平臺前期大量預購票數,炒熱預售的手段鎖定排片率,擠壓同期電影,又在電影開映之前,利用影院的退票機制大量退票,使影院備受損失,且攫取不正當排片,構成了行業的惡性競爭。雖然貓眼電影官方對大面積退票事件做了回應,但是觀衆對這種“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行爲依然無法釋懷。

被舉報“二清違規”,和中小影院長期存在賬期頑疾

貓眼上市前,一個微博用戶名爲“李飛專職律師”發佈了他實名舉報貓眼APP違規的聲明,在這份《關於向央行及支付結算協會舉報貓眼電影違法“二清”的情況說明》的長微博中,“李飛專職律師”認爲貓眼有截留中小影院票房收入、進行“二次清算”的違法行爲。

影院抱怨佔款片方吐槽剮蹭,上市公司貓眼被指陋習不改違規不斷

影院抱怨佔款片方吐槽剮蹭,上市公司貓眼被指陋習不改違規不斷

據微博分析,消費者通過票務平臺買票,本來錢應該直接到影院計入電影票房,但是無權以銷售者身份收取第三方賣家貨款的票務平臺貓眼卻通過設置霸王條款,讓影院同意和授權貓眼電影代收影片票款,阻止票款在消費者和影院之間直接結算,構成了違法“二次清算”,這種行爲既威脅了消費者的票款安全,也侵害了影院的票款權益。

雖然這一情況還需等相關主管部門的回應才能夠確定,但是據其招股書披露:“我們與電影院的結付期一般由一星期至一個月不等,在特定情況下我們亦可能提供最多一個月的預付款項……”,可以看出貓眼與中小影院的結算週期確實存在“T+N”的情況,也難怪“李飛專職律師”會公開diss貓眼截留中小影院票房收入,佔款期間從T+30到T+N結算週期不等,將佔款變成了支撐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自留地、資金池。這樣一來很多中小影院因爲回款慢不得不拖欠員工工資,瞭解到這一情況,“李飛專職律師”憤然在春節前向貓眼討薪。

影院抱怨佔款片方吐槽剮蹭,上市公司貓眼被指陋習不改違規不斷

據瞭解,貓眼電影“二次清算”歷史之久、規模之大,令人咋舌側目。貓眼在接受港交所《聆訊後資料集》第2頁披露,在線電影票務服務總交易額在2015~2018年度截至9月30日依次爲人民幣12,901,800,000元、14,431,000,000元、21,679,600,000元、25,624,700,000元,違法“二次清算”事實確鑿,遠遠超過非法經營罪關於200萬元的起刑點。

影院抱怨佔款片方吐槽剮蹭,上市公司貓眼被指陋習不改違規不斷

此外,貓眼賬面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截止18年6月底僅剩8.6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貓眼的流動債務卻已高達26億,資金缺口已經十分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在貓眼的其他應付款項中,有13.5億元的影院票房和賣品結算款,並且賬齡已久。可見,貓眼拖欠影院的票款已久,與中小影院長期存在賬期頑疾,不少中小影院早已對貓眼怨聲載道,痛斥貓眼要有良心。

總之,貓眼頻頻爆出負面新聞,花樣百出的騷操作使其誠信盡失,尤其上市後仍然不講誠信,在股民和投資機構眼中毫無信任可言。這樣的“上市公司”,也就別怪股民和投資機構不買賬,畢竟任何投資都是理性的,股民們也不想被當韭菜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