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天,我为金庸“断了情”

金庸走了,一开始我是不信的,在好友群里发了“金庸???”这一消息,随后一个好友回复“好像是真的”。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绝对的肯定,三两好友间仿佛都懂了各自的意思,便不再提了。过了一会儿,另一好友往群内转了一条金庸离去的微信,朋友说,“求不发,两次都差点哭出来”。这一刻,我明白,身边人的情感彻底沦陷了;这一刻,微博、朋友圈、各大媒体都在刷屏金庸的离去,这都昭示着金庸早已不是独立的金庸,而是华人的金庸,武侠的金庸。

多少男孩子小时候梦想成为杨过、张无忌、令狐冲,多少女孩子小时候梦想成为黄蓉、任盈盈、李沅芷。在他笔下,有深厚沉稳的,有古灵精怪的,又美丽端庄的,有冰冷刻薄的,世间百态,人性的光辉与丑陋都被他用一支笔诠释的淋漓尽致。所以金庸的小说永远都是男女通吃,老少皆宜,多少人因武侠小说结识金庸,又有多少人因金庸而燃起了心中的正义感与武侠梦。

仗剑走天涯,是一种豪气。这种豪气似乎贯穿在金庸所有作品中,《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作品都蕴含着行走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小时候沉迷于这其中的打斗场面,觉得酣畅淋漓,好不痛快。后来渐渐大了,才发觉在这些江湖事中,比打斗更吸引人的是背后的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其实谁都可以仗剑走天涯,关键你的剑要指向谁?你又能走多久?金庸走了九十四年,终于走完了他的江湖路。也用九十年的时间告诉我们:行走江湖,道阻且跻。

读金庸的作品,仿佛在读一部人生百态词典。他用笔下的人物告诉我们:再强大的人物也会有柔弱的情感软肋,再弱小的人物也可以迸发出无限的能量。金庸教会了我们学会奋斗,更教会了我们切莫自大。

金庸是一个极具正义感与家国情怀的人。1941年,他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1959年,金庸主导在香港创办《明报》,企图用报上的文字来唤醒香港人的精神。人们对金庸最熟悉的往往是知道他是一个写小说的,但却不知道他除了写小说还写社论。但阴差阳错的是,他随意而为之的小说却影响了数代华人的精神世界。

我们今天致敬金庸什么?其实就是致敬金庸于乱世中还能够保持一颗独善其身的心,就是致敬金庸熟知人生百态后寄予世人的箴言衷语。金庸的性格既沉稳又洒脱,不然也不会说出“大闹一场,悄然离去”这样的豪言。如今,他闹够了,也离去了,殊不知他早已成为了一个时代人的精神归宿。情感的沦陷,亦是对他最高的敬意。

(未来网评论员 丁君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