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新冠病毒給全球經濟注入了不確定性。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先鋒領航(Vanguard)近日發表報告稱,新冠病毒(covid19)可能會使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約0.15個百分點。這相當於價值約1350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產出損失,或至少是產出延遲了。

不過其亦指出,由於無法確定這種冠狀病毒究竟會蔓延至何種程度,經濟預測變得尤其具有挑戰性。

今年新冠疫情的經濟後果將由三個因素驅動:病毒的傳播範圍和持續時間;病毒恐懼對旅遊業、消費者支出、製造業和貿易的抑制程度;政府在抑制病毒傳播和刺激經濟增長方面的舉措。因此,淨效應至少在幾個月後纔會明朗。

先鋒集團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王黔表示,新冠病毒的爆發給中國的經濟發展道路增添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放緩。

那麼,假設新冠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國並得到控制,會產生哪些結果呢?

樂觀情形是,在確診的新冠病毒病例數量達到峯值後,即將迎來拐點,經濟活動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得以恢復正常。

另一種更加合理的情形是,大規模防疫工作和商業停擺持續進行,經濟活動可能要到第二季度初纔會恢復正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預計經濟產出相較2019年第四季度將出現明顯下滑,之後將出現V型的大幅反彈。同時,全球範圍內將出現溫和的供應鏈中斷。

最後,還有一種不太可能但仍需關注的情形是"假性復甦",即活動恢復正常後,又出現新一輪的疫情。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將會出臺更積極的刺激計劃,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會放緩0.5個百分點。

未來數月中國的經濟路徑尚不清晰

image

先鋒領航再次強調,其假設是基於該病毒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並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的,如果它在中國以外更廣泛地蔓延,可能會出現更大程度的全球經濟放緩。

新冠病毒對中國以外經濟體的影響

先鋒領航的經濟學家Adam Schickling估計,由於疫情導致的貿易和差旅減少,中國以外的經濟活動將損失或至少產生延遲的規模爲590億美元。他的估計是基於中國經濟的規模及其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聯繫。目前,中國約佔全球經濟活動的18%,其中製造業佔全球總量的31%,出口佔12%,旅遊消費佔18%。

儘管某些美國產業,尤其是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以及服裝零售商等紡織品消費者,可能會因中國供應的長期中斷而受到沉重打擊,但冠狀病毒對美國整體經濟的經濟影響應該不大。事實上,儘管按美元價值計算,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但我們的基本預期是,美國經濟活動的損失或延遲僅爲0.1個百分點。

誠然,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中國經濟放緩將抑制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活動,但如下表所示,亞洲新興市場受到的經濟衝擊可能比美國嚴重得多。

image

中國經濟的長期前景展望

王黔表示:"新冠病毒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波動,但它不會改變長期趨勢,比如全球化、技術和人口結構。"事實上,自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或多或少一直在穩步放緩。王黔指出,增長放緩是中國經濟從工業主導型向消費者驅動型過渡的必然結果。

先鋒領航分析認爲,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有四種不同的發展路徑,而每條路徑都有其可變性,主要取決於中美關係的發展。

image

投資有時需要勇氣

十多年來,全球多元化投資者或多或少都享受着不斷上漲的股票和債券價格。似乎風險有時僅存在於理論,並未反映到現實中。然而,即便投資風險有時並不顯而易見,它也是一直存在的。

先鋒領航強調,投資者應着眼於其長期目標,在各種資產類別中保持平衡,持有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符的多元化投資組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