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各地的苹果用户反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苹果ID账号被盗刷,损失几百元、数千元甚至上万元。10月16日上午,苹果方面发声明称,正对此事进行调查,同时呼吁用户开启双重认证。但对受害者关注的赔偿问题,苹果未在声明中做出回应,只表示:“因网络钓鱼诈骗给用户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就在被盗刷的苹果用户沮丧之时,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出面进行了干预。近日,中消协就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隐患问题发文称,无论消费者是否开通免密支付,经营者都应保障消费者的交易安全;经营者没有证据证明支付行为是消费者的自主行为,在消费者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导致财产丢失或损失的情况下,相关经营者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消协还指出,苹果公司不应推卸责任,淡化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转移消费者关注点。苹果公司应正视安全责任和存在的安全问题,对于提出损失要求赔偿的消费者,经营者及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足够主证据反驳,均应一视同仁进行足额赔偿。

(记者 朱美芳)

“免密支付”默认开通遭质疑

消费者损失谁负责?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竞争白热化,快捷高效的免密支付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的机构为了推广小额免密支付功能,甚至采取默认或强制开通的方式,导致不少消费者都不知道自己开通了免密支付。而一旦发生盗刷,责任到底由谁承担呢?

比如闹得沸沸扬扬的苹果手机盗刷门事件。

这段时间,全国多地发生苹果手机用户支付宝账户被盗刷的事件,损失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正是在此次盗刷事件中,小额免密支付这一便捷手段才引发广大消费者关注和质疑。

管先生此前收到来自苹果官方关于“您最近使用Apple ID购买的内容”的消费提示。邮件显示,管先生的Apple ID在一台之前未与此Ap-ple ID关联的电脑或设备上在App Store的“龙珠激斗:超篇章”进行了购买。

这让管先生大吃一惊,自己从未玩过“龙珠激斗”游戏,为何会收到苹果官方发送的消费提醒邮件?

与此同时,管先生还收到了来自支付宝发来的多项不明消费订单,这些消费订单无一例外全部是通过苹果账号在苹果商城购买了“龙珠激斗:超篇章”,一共10笔,累计盗刷4862元。在消费订单中单笔最高648元,最少也有30元。

据中消协的统计,与管先生有同样遭遇的有数十个来自包括福州在内的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免密支付”默认开通遭质疑

记者注意到,这些投诉者都称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自己的苹果ID购买了多项App Store内容,损失的金额从几百元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目前,投诉者的规模越来越大。厦门的消费者叶先生称,他所在的苹果ID盗刷维权群已经满员,据他知道的,全国投诉总量已经上千人了。

叶先生称,投诉者致电苹果客服4006668800后,却被告知“无法退款、没有理由。”

事实上,不同支付平台的免密支付规定不尽相同。如支付宝和微信的付款码的协议都需要开启免密支付后才能够看到。

支付宝“付款码”使用说明中的“付款额度”明确,在境内付款时,每笔小于或等于1000元的订单无须验证支付密码。

微信钱包的“付款码”使用说明中也将免密支付的额度限定在1000元~3000元以内。

银联今年6月1日起对所有具备闪付功能的银行卡,均默认开通额度为1000元的免密支付功能,即1000元以下的消费无须输入密码、签名即可完成支付,单卡单日累计交易限额不高于3000元。

除了支付机构,很多商家为了提升消费体验,也设置了免密支付,支持其支付工具使用免密支付。如苹果APP商店绑定了支付宝、微信或是银联卡进行支付时,如开通免密支付则没有额度限制,同一身份证同一自然年的额度为300万元人民币。

苹果手机“付款信息”中,开通支付宝支付功能的界面中出现了一份名为 《支付宝免密扣款授权的协议》,也就是说,开通支付宝支付功能同时就开通了免密支付。

银行卡丢失,或被免密消费

“盗刷事件发生后,我查了微信支付钱包,竟然发现签约了不少免密支付项目,此前我根本没有意识到已经开通了这项功能。”陈小姐告诉记者。

黄先生则表示,不久前在百货商场购买了700多元的衣服,刷信用卡付费时竟然被告知不用输入密码,当时还觉得很诧异。最近留意盗刷事件的新闻后,才知道原来是银行卡在没有征求持卡人同意的情况下,已经默认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而且额度高达1000元。

“这额度设置得太高了,此前完全没有相关的信息通知,如果哪天卡丢了,其他人捡到银行卡可以利用双免功能实现刷卡消费。”黄先生担忧道。

(记者 朱美芳)

福建省消委会法律顾问:

建议取消“双免”功能

对于支付被强制或默认开通免密支付的现象,省消委会法律顾问谢律师认为支付平台开通“免密支付”,应当向用户进行充分、有效的披露与告知,解释业务风险,在了解全部业务内容及风险后,用户有自由选择是否开通的权利。因此,对于部分机构默认开通免密支付,只是在官网告知,并未通知到个人的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与知情权。

“即使企业给用户提供了可以选择开通或者不开通免密支付功能的权利,但若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或提供有效的技术保护措施,那么消费者应承担部分责任,但企业作为服务的提供者,亦不能够完全免责。”谢律师认为,任何支付工具,都应该将知情选择权归还用户,应当取消“双免”功能默认开通、甚至是强制开通的形式。

此外,记者从银行有关部门了解到,银行卡的持卡人均可申请关闭双免功能。有关人士表示,双免功能是银联IC卡功能之一,与卡片同步开通,但并不强制使用,持卡人可向发卡行申请关闭双免功能。银联也明确要求各银行持续跟踪并推动银行做好持卡人业务告知工作。

目前,想调低银行卡的免密支付额度,或关闭该功能,可以拨打发卡银行的客服电话进行取消,或者在办卡的时候直接关闭该功能,也可以申请降低“闪付”功能的限额。

另外,如果想调低支付宝的免密支付额度,或关闭该功能,可点击支付宝中“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小额免密支付”进行设置。

(记者 朱美芳)

为您推荐

马蜂窝被曝大量抄袭、搬运点评

点击标题,直接跳转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