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評論員 王宗陽 林鵬

生死瞬間,驚天一“擋”。

年僅23歲、軍校畢業一個月的沂蒙子弟兵王成龍,面對違法搶行、呼嘯而來的大貨車,不假思索地推開戰友,自己卻被大貨車碾壓而過,壯烈犧牲。

噩耗傳來,秋風嗚咽,大地垂淚。

一個血肉之軀,怎可去擋大貨車的橫衝直撞?生死抉擇那一刻,他爲何會“身體本能”地去“擋”?

翻閱王成龍成長的足跡,人們發現,他所成長的環境,他所擁有的秉性,註定了他做出英雄的舉動,並不稀奇。

莒南是一方紅色的熱土,曾是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和山東省政府舊址所在地,是沂蒙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省四個一類革命老區縣之一,被譽爲“齊魯紅都”、山東的“小延安”。在這裏,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王成龍就出生成長在這片紅色沃土上。“最後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後一尺布,用來做軍裝……”從小聽着革命故事長大,受沂蒙精神薰陶,王成龍內心紮下了從軍夢的種子。“俺孩子打小就想當兵,五六歲時候,鎮上農貿市場上有賣部隊上小孩衣服的,我給他買一身,他戴着大檐帽。”父親王后良這樣回憶愛子幼時的場景。這種軍人情懷,隨着他年齡的增長和人生閱歷的增加,變得更加迫切。

高考成績出來,625分。老師說,他的成績,上985、211沒問題。不過,爲了少年時代的夢想,王成龍毅然決然走進了武警工程大學。

選擇了當兵,就意味着將責任與擔當,扛在肩上。他的軍旅日記中,這樣記錄着立志紮根軍隊的決心:未來的日子,縱使有千般困難,我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步伐砥礪前行。

2014年和2016年,王成龍兩次獲得全國數學競賽二等獎,成爲老師眼中的模範生、同學們眼中的學霸。文化課成績的優異,並沒有讓王成龍感到滿足。他深知,文化課成績雖好,但是軍事訓練與部隊生相比還有差距。爲了彌補自己的缺陷,他每天堅持比別人早起牀1個小時,每天多跑一個五公里。

手上不斷磨出的水泡,見證着王成龍的艱辛付出。“回來吧,太苦了!”面對母親的“勸退”,王成龍堅定地回覆,“我既然選擇了學校,就不會給家裏人丟臉,更不會讓部隊失望!”

經過不斷努力,這名稚嫩的大男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強健的體魄,過硬的素質,是對他努力的最好回報。2017年,他獲得三等功。翻開他的立功證書,主要事蹟中清楚地記錄了他的成長軌跡,一項項成績、一條條評價,展現了這個流淌着沂蒙老區人民熱血男兒的雄心壯志。

2017年7月,王成龍以學員旅綜合評定第一名、全校第六名的的優異成績畢業。沂蒙子弟兵,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畢業成績。

在武警工程大學烏魯木齊校區,接受爲期一年的嚴格軍官培訓,面對角色和環境的變化,部分人“水土不服”,王成龍初心不改,以素質立身,靠成績進步。翻開在烏魯木齊校區的照片,不管是集合站隊、體能訓練、軍事考覈還是文藝匯演,他總是站在排頭兵的位置。他對自己要求苛刻,突破極限。

在新疆的一年中,王成龍如雪蓮一般堅韌、成長。一年的磨礪,讓王成龍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像破繭成蝶、光彩照人。

軍政素質過硬的他,在離開烏魯木齊校區前,再次被確立爲立功對象。然而,王成龍找到領導,希望“把立功的機會讓給比我更優秀的戰友”。雖然,各項測評都是第一,王成龍還是一再堅持,將立功機會讓給了別人。

一次謙讓,讓人看到了沂蒙硬漢的淳樸與善良。

在畢業選擇時,王成龍主動提出“進特戰”。在他眼裏,“那裏距離戰場更近一些。”在武警山東總隊崗前培訓,他每天都堅持比別人早起1個小時,每天多跑一個5公里。雖然他的軍事素質早已走到了同批學員的前列,但他總覺得自己還有差距,還需要拼盡全力去奔跑。在培訓最後組織的軍事考覈中,王成龍以綜合考評第一名的成績,被選拔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武警濟南支隊特戰中隊,並擔任特戰一小隊小隊長。

誰都不曾想到,一個23歲的年輕生命會過早凋零。2018年9月12日,在參加“魔鬼周”極限訓練中,王成龍爲救戰友遭貨車碾壓,推開了身邊的戰友,自己壯烈犧牲。

這位沂蒙硬漢,滿腔熱血本想在軍營大展雄心壯志;這位沂蒙硬漢,寒窗苦讀本想用青春回報組織培養;這位沂蒙硬漢,還未來得及報答父母養育之恩……誰曾想,天妒英才,他用一次永不返回的出征,與大家告別。

王成龍用自己不假思索的飛身一撲,第一時間用肉體“擋”卡車,將活下去的機會給了戰友。他用自己的壯舉,對人民子弟兵的偉大,進行了最生動的詮釋。

這,也是沂蒙精神的傳承、奉獻和擔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