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文物鉴定真知堂:

继续为大家解说文物。我的主要收藏和研究方向是陶瓷器,所以多以陶瓷器文物为讲评对象。

在中国瓷器唐代就形成了南青北白之说,也就是南方多产青瓷,北方多产白瓷。这也符合南北方民众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

南方绿水青山,以水稻为主食,冬天有常绿树木。罕见下雪,故喜青色。

北方黄土黑土,以麦粟为主食,冬天白雪皑皑,罕见绿叶树木,故喜白色。

瓷器文物鉴定真知堂:

这个南青北白的色彩喜好,唐宋元时期影响了中国社会几百年。直到明初,这个白釉在永乐时期还非常受宠。史料记载,回回进贡玉碗给明成祖朱棣,朱棣不受,并且让臣下告诉回回人,

“朕日常所用瓷器洁素莹然,甚似于心,不必此也。”

意思是我日常不用这种玉质的碗,我所用的碗洁白素净,莹润如玉,我非常喜欢,不需要这玉碗。

瓷器文物鉴定真知堂:

永乐时期特别是早期,可以肯定的说,宫廷日常用器都是白瓷,而不是青花瓷。景德镇发现的明代御窑厂遗址出土文物也证明了这一点,永乐早期遗存,出土文物90%以上都是甜白瓷。

其实这不仅仅是由于永乐初年,国家国力不强,青花所需的氧化钴矿物原料稀少罕见,极为名贵,所以皇帝也恭行简朴,不尚奢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朱棣从小就就藩生活在北方,久习战阵,脾气性格已经习惯于北方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瓷器文物鉴定真知堂:

甜白,青花文物,早有文字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今天的主角是这个永乐时期的红釉文物盘子。红釉在瓷器中极为难得,以前有“千窑一宝红釉瓷”的说法。意思是一千窑里才能出一件完美的红釉瓷器。有人讹传为“千窑一宝釉里红”,这是不对的。釉里红虽然也是铜红,但烧制难度还是远远低于红釉瓷,文物存世数量也远大于红釉瓷。

釉里红和铜红釉,都是氧化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的发色。这个氧化铜很奇怪,它可以同时烧出红和绿两种颜色。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很窄的温度范围(正负20度)可以烧出红色,气氛不对则变成了各种绿色。温度一高,则无色,俗称烧飞了!

瓷器文物鉴定真知堂:

所以这个铜红釉,最早见过唐代长沙窑有一件通体发红色的文物执壶(馆藏品),但不能肯定那是釉还是彩。宋代的当阳峪窑,景德镇窑,定窑都有红釉瓷的传说和文献,但实物无考。其中宋人,“当阳铜药真奇器”的诗句,可以证明当时确实发现了氧化铜可以烧出红色的奥秘。是铜的发色而不是铁红。

目前学术界有很大争议的北宋均窑陈设器,多数学者改称这批东西是明代的。笔者仔细研读过当时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后,还是认为这批东西不是明代的。但也不是北宋的,而是金代烧制的宫廷器。(论文比较枯燥,在此也不赘述)。这里出现了铜红。但多数是混合色釉窑变而成。

瓷器文物鉴定真知堂:

元代出现了钴蓝釉,也出现发色鲜艳的釉里红。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三件元代红釉器文物,一件为云龙纹梨壶,一件为云龙纹高足碗,一件为印花云龙纹盘。但这三件瓷器文物,学术界有学者认为应该是洪武时代的作品,且发色偏黑灰,尚不成功。所以,真正的红釉瓷成功作品应该是明永乐时期才烧制成功的。

乾隆皇帝有诗曰:“世上朱砂差可拟,西方宝石致难同”,咏的就是永乐红釉。这个红釉你如果见过实物,就知道确实是鲜艳浓烈,宛如红宝石,乾隆皇帝总算没有评论错。

瓷器文物鉴定真知堂:

关于永乐朝鲜红瓷器,其实更早时期明代就有人点评。“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可见当时甜白为常见之物,鲜红为罕见的宝物。后世又称永乐鲜红为宝石红或宝烧红。因为红釉为祭天的日坛所用祭器,所以又称为祭红。

《大明会典》:“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解。

据文献记载,“祭红,釉色以西红宝石为末,殷红灼烁,宝光耀目。”赵汝珍《古玩指南》称“明 之祭红釉汁较厚,成一种木纹,有若尖峰重起又似迭浪,望之蔚然而深,名鸡翅木纹”。这个永乐红釉瓷是否使用了进口的红色宝石不好说,但文献中确实有明代后期“鲜红土绝”的史料记载,嘉靖之后红釉几乎就全部停烧了,原因就在于此。

瓷器文物鉴定真知堂:

这种鲜红土,我们认为应该就是一种天然的可以直接烧制成功鲜红釉的氧化铜矿物,或许就是来自于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很多种东南亚盛产的宝石之一。当然这个红宝石绝不是宝石学意义上的红宝石,那种鸽血红极其名贵,很有可能是类似于石榴石一类的红色低档宝石,这在古代是很难区别开来的。

现代制作铜红釉,是把紫铜放在火上煅烧,刮取煅烧后的氧化铜粉末入釉,氧化铜的比例在铜红釉里含量只有百分之几,属于微量元素。氧化铜如果研磨不够细,则发色不鲜艳。很容易出现苔点绿这种瑕疵。最上等的铜红釉,是没有绿色苔点那种早期釉里红瓷器无法避免的瑕疵的。这也是为什么发明红釉代替釉里红的原因。

瓷器文物鉴定真知堂:

釉里红是铜红作为颜料直接在瓷胎毛坯上彩绘,然后再罩上透明釉高温烧成。历史上有一种釉里红拔白的工艺,就是用铜红涂抹在瓷胎上纹饰边上的地子上,形成红地白花的效果。这和后来的宣德红釉地白花瓷器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你见过实物的话,就知道这种工艺不美,原因是发色不好,所以后来就没有继续下去了。而永乐的鲜红釉就是在釉里红拔白的涂绘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永乐鲜红瓷器文物,故宫也只收藏了那么几枚,发表了三件。这件难得一见的故宫收藏永乐红釉盘文物,笔者也是找了很久才找到资料。口径19.3厘米,高4.2厘米,足径11.7厘米。无款,器身红釉,足内白釉,口沿露出整齐的灯草边。发色浓艳,深沉失透,无康熙郎红那种玻璃质感,仔细观察红釉里有星星点点的颜色稍微深一点的深红苔点。多的也没有多说的,仔细研究琢磨透了这件永乐鲜红瓷文物,说不定哪天你也能遇到一个。这可是比永宣青花稀罕百倍的宝贝了。

瓷器文物鉴定真知堂: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不限于瓷器,欢迎关注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更多文物鉴定知识和精美资料,请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