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不热闹,不潮流,婷婷袅袅,一美,就美了千年。

  专属于中国,温婉而大气,如同梅瓶的美。

  图为北宋钧窑月白釉梅瓶

  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展已经拉开了帷幕。这次,一件世间唯一的珍宝进驻了南博镇院之宝展。它就是“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逐渐收敛,体型修长,类似美人肩腰,挺秀俏丽,也因此常常被誉为“天下第一器”。按照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梅瓶诞生于唐朝。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用天生丽质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只是,唐朝的梅瓶......似乎有点太丰满了。

  图为白釉梅瓶 故宫馆藏

  还有一种主流观点,梅瓶是由契丹民族的鸡腿瓶演化而来,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灰绿釉鸡腿瓶 首都博物馆藏

  还有一种器型的鸡腿瓶,样子和梅瓶就更接近了

  图为褐釉鸡腿瓶 首都博物馆藏

  契丹民族的兴起,差不多在北宋时期,晚于唐朝,所以,梅瓶应该和鸡腿瓶没什么亲戚关系。当然,也有另一派专业说法:梅瓶诞生于北宋时期。我还是宁愿相信:北宋窑工们是根据鸡腿瓶的形状,激起了某种灵感,借以改造丰满的唐朝梅瓶......全部都顺理成章了。于是,宋朝的梅瓶瘦身成功,变女神了。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 故宫馆藏

  宋代的梅瓶又称“经瓶”,其名称据说与当时朝廷盛行的经筵制度有关,当时专门的经筵官定期向皇帝讲读群经及史书,由此派生出经筵用酒,装酒的就是这类瓷瓶。当时,各大窑口都有类似瓷瓶制作,但工艺都非常精美,不同于一般民窑粗瓷,具有特别的审美韵味,也是瓷瓶中格调最为高雅的器型之一。

  梅瓶用于插花,由储酒变身风雅之物,可能要在晚明以后。至少在明代文人的记载,或是当时的图绘中,还没有出现插花用梅瓶的景象,当时流行插花的瓷瓶还是以胆瓶多见。估计是到了晚明以后,文人们发现此瓶用于插花最为妥帖,所以其储酒的本来功能渐渐被异化了。到了清代,所谓梅瓶几乎未见还有置盖者,其原来酒瓶功能完全异化成为花瓶,成为博古清供的陈设品了。

  南京博物院收藏各类文物43万余件,其中瓷器近半,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便是其中难得的精品。

  图为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这个梅瓶通体施白釉,白中略泛青,釉质细腻滋润。瓶口窄小,颈短肩宽,瓶身渐收,造型优美而匀称。腹部绘有岁寒三友松、竹、梅,还别具匠心地增添了一株芭蕉,形成美观对称的视觉效果。

  作为现存惟一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胎质坚硬,造型优美,纹饰精致,釉质滋润。它的白釉微青,釉里红虽发色略黑,但瑕不掩瑜,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

  釉里红瓷器在明朝洪武年间盛极一时,是皇家御用瓷。由于色彩凝重华丽、纯正鲜艳,因此对烧制的条件要求非常高,凡是烧不好的都要被砸碎掩埋,所以留下来的完整器很少,这只梅瓶也就更显珍贵。

  据考证,它应该是朱元璋赏赐给墓葬主人,也就是驸马宋琥和安成公主的,之后随葬于南京江宁东善桥响龙山,用以彪炳墓主人的高贵身份。

  诵读者|江苏新闻广播主持人董婕

  编辑 |鸡排饭加鸡蛋

  音响编辑|李康

  内容来源|南京博物院、古玩古董收藏论坛、手艺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