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浦江创新论坛|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主席:中国会有更多诺奖得主

10月30日上午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席Antoine Petit发表演讲。主办方供图

孕育出2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机构的“当家人”对科技创新有什么独特见解?

10月30日上午,2018浦江创新论坛举行开幕式的大会演讲环节,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主席Antoine Petit以“CNRS与科技创新”为题,介绍了CNRS基本信息以及与中国的合作渊源和展望。

科学与产业要双向交互

“科学与产业之间的交互,必须是双向的,不能说只有研究机构思考如何将创新知识转换到行业,产业也应该反过来思考如何和研究机构合作。”Antoine Petit介绍,CNRS每年签下1000个研究合作伙伴、签署20个以上框架性合作协议、申请6000个专利,致力于创新型知识向产业转移。

在亮出“成绩单”的同时,Antoine Petit也分享了CNRS成功将创新型知识成功应用于产业的秘诀。“我们鼓励研究小组的科研人员与非政府组织和私营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使我们的科研成果总能找到合适的公司转化。” Antoine Petit说。

基于CNRS的创新架构,Antoine Petit提出4点促进突破性创新的方法。首先是注重创新;其次是与产业合作,通过联合研究实验室实现与企业紧密合作;第三是加强知识传播,创建良好的IP体系或者知识产权体系,通过培训、网络建设、专家咨询、区域性融合实现研究领域与产业紧密结合;最后是支持创业公司孵化,参与种子基金发展。

“看好上海开展人工智能研究”

离会址不远处,有一个CNRS与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建立的开发绿色化学产业的实验室。在Antoine Petit看来,这不仅是CNRS与产业成功连接的示例,也是CNRS与中国上海紧密联系的典范。

在接受访问时,Antoine Petit表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CNRS属意的合作者,CNRS已与上海许多高校进行了合作,并计划在健康、农业、环境、航空、AI、材料和粒子物理这七个领域与中国高校及研究机构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我看好上海开展人工智能研究。”

此外,在中法两国人才的交流方面,Antoine Petit称,中法的合作关系已有40年,CNRS是第一个和中国签订双边合作关系的法国机构,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来到CNRS,“我相信,如果中国的人才到法国拓宽眼界的话,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

“中国诺贝尔奖得主会越来越多”

作为孕育出2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机构的“当家人”,Antoine Petit认为诺贝尔奖并不是评判科研水平的唯一标准,科研水平需要多维衡量,“科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写一个软件和研发一个新药过程不一样,花费时间也不一样,评价方式怎么可能一样呢?” 。

Antoine Petit认为,过去十到十五年,中国期刊发表的数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正在逐步加强,因此他认为,在未来,中国拿诺奖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

针对中法科研水平如何进步,Antoine Petit认为,中法应该相互学习,分享知识和诀窍,“没有一个国家的成功是靠奇迹的,如果有普适的方法,所有国家都会去用它,所以至关重要的就是让各方进行合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