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农村,给人的 第一感受是环境卫生差,尤其是 村里的“旱厕”,夏天“味儿”冬天冷,卫生不尽人意。受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厕所“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日晒雨淋,臭气冲天。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旱厕”这一顽疾就必须剔除!今年,赛罕区就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稳步展开“厕所革命”,以文明新风向农民的千年旧习展开宣战 。

作为赛罕区第一个“试点村”,榆林镇河南的驻村第一书记村苏依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厕所革命 ’ 并非像想象中容易,难就难在,根植在村民心中的‘老观念 ’ 难以打破。作为赛罕区乃至全市的第一个试点村,‘厕所革命 ’ 实施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屋里弄个厕所多臭啊”,“我家没有地方安”,“那么贵安个厕所,不安不安”……面对村民来自四面八方的否定声音,河南村两委会迎难而上,“对症下药”,改变村民观念是关键,不能让本是惠及村民百姓的大好事“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本着尊重村民意愿,切实保障村民监督权的原则,村委会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一户一户摸底调查,针对部分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村党支部先后召开了两委会联席会议和党员大会统一思想,还收集相关资料,挨家挨户为村民讲解水冲厕所的好处等。

慢慢地村民从一开始的抵触,到思想逐渐有所转变,“把厕所改造到家里面,一开始农民不愿意,那就首先党员齐心协力积极响应,先从党员家的厕所改起,然后组织习惯使用旱厕的村民到改造过厕所的党员家里进行参观,大家看了以后觉得确实好,尤其是老年人和城市里工作上班的孩子们最受益,老人们方便了,孩子们回来也不担心上厕所问题了,更愿意多回来看看老人,在村里多呆一段时间了。”河南村党支部书记范前恒介绍说。村民们看过改造之后的洗手间,确实是干净卫生又美观,不禁心生羡慕,于是纷纷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厕所革命”的队伍中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河南村每户改造所需的预算资金5460元,其中一部分靠农户投工投劳自筹解决,另一部分则由区政府予以补贴,这样做既有效的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也提高了村民改厕的积极性。自今年四月中旬河南村改厕工程开展以来,在230户常住户当中,除去受房屋主体结构、房屋设计格局影响不能进行改造的住户外,剩余的150户目前已全部完成厕所改造。

“娃娃们都在市里生活,有一次姑娘领着外甥他们回来,呆了一天,夏天嫌厕所臭,外甥硬是要坚持回市里上厕所,着急的怎么都待不住了。后来政府给咱们安这个厕所,我第一个就报名安,确实是太方便了,最起码娃娃们回来也不担心上厕所问题了,夏天不嫌臭了,冬天不嫌冷了。就像我们这些老人们,现在已经蹲不下了,蹲下很难起来,有这么好的机会我太高兴了,说啥我也一定要安。”河南村村民赵季娥激动地对记者说。

不光是河南村,在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厕所革命”也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之前只有旱厕,就在院子里,(一下雨)泥的,雨一淋风一刮,冬天特别冷也不好,这下按上新的厕所又干净又方便,咱们跟市里一样啦。”金河镇曙光村村民王山厚难掩激动之情跟记者聊到。

赛罕区农牧业局农牧股股长刘祥对记者介绍说:“截止目前,赛罕区共有25个村开工建设公共水冲厕所,其中4个村的9所公共水冲厕所已投入使。全区共有19个村进行了整村户厕改造,现已累计完成811户,其余改造工程仍在持续进行中。”

从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到,赛罕区“厕所革命”实实在在的给村民带来了便捷和卫生,彻底改变了农民几千年形成的传统习惯和生活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赛罕区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的持续推进,广大群众的生活将被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充溢!(新媒体中心 鲁艳芳 贾日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