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農村,給人的 第一感受是環境衛生差,尤其是 村裏的“旱廁”,夏天“味兒”冬天冷,衛生不盡人意。受生活習慣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很多農村廁所“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日曬雨淋,臭氣沖天。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旱廁”這一頑疾就必須剔除!今年,賽罕區就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的原則穩步展開“廁所革命”,以文明新風向農民的千年舊習展開宣戰 。

作爲賽罕區第一個“試點村”,榆林鎮河南的駐村第一書記村蘇依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說:“‘廁所革命 ’ 並非像想象中容易,難就難在,根植在村民心中的‘老觀念 ’ 難以打破。作爲賽罕區乃至全市的第一個試點村,‘廁所革命 ’ 實施起來更是難上加難。”

“屋裏弄個廁所多臭啊”,“我家沒有地方安”,“那麼貴安個廁所,不安不安”……面對村民來自四面八方的否定聲音,河南村兩委會迎難而上,“對症下藥”,改變村民觀念是關鍵,不能讓本是惠及村民百姓的大好事“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本着尊重村民意願,切實保障村民監督權的原則,村委會廣泛開展宣傳動員,一戶一戶摸底調查,針對部分村民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村黨支部先後召開了兩委會聯席會議和黨員大會統一思想,還收集相關資料,挨家挨戶爲村民講解水沖廁所的好處等。

慢慢地村民從一開始的牴觸,到思想逐漸有所轉變,“把廁所改造到家裏面,一開始農民不願意,那就首先黨員齊心協力積極響應,先從黨員家的廁所改起,然後組織習慣使用旱廁的村民到改造過廁所的黨員家裏進行參觀,大家看了以後覺得確實好,尤其是老年人和城市裏工作上班的孩子們最受益,老人們方便了,孩子們回來也不擔心上廁所問題了,更願意多回來看看老人,在村裏多呆一段時間了。”河南村黨支部書記範前恆介紹說。村民們看過改造之後的洗手間,確實是乾淨衛生又美觀,不禁心生羨慕,於是紛紛積極行動起來,加入到“廁所革命”的隊伍中來。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河南村每戶改造所需的預算資金5460元,其中一部分靠農戶投工投勞自籌解決,另一部分則由區政府予以補貼,這樣做既有效的減輕了村民的負擔,也提高了村民改廁的積極性。自今年四月中旬河南村改廁工程開展以來,在230戶常住戶當中,除去受房屋主體結構、房屋設計格局影響不能進行改造的住戶外,剩餘的150戶目前已全部完成廁所改造。

“娃娃們都在市裏生活,有一次姑娘領着外甥他們回來,呆了一天,夏天嫌廁所臭,外甥硬是要堅持回市裏上廁所,着急的怎麼都待不住了。後來政府給咱們安這個廁所,我第一個就報名安,確實是太方便了,最起碼娃娃們回來也不擔心上廁所問題了,夏天不嫌臭了,冬天不嫌冷了。就像我們這些老人們,現在已經蹲不下了,蹲下很難起來,有這麼好的機會我太高興了,說啥我也一定要安。”河南村村民趙季娥激動地對記者說。

不光是河南村,在賽罕區金河鎮曙光村“廁所革命”也在熱火朝天的進行着。“之前只有旱廁,就在院子裏,(一下雨)泥的,雨一淋風一刮,冬天特別冷也不好,這下按上新的廁所又幹淨又方便,咱們跟市裏一樣啦。”金河鎮曙光村村民王山厚難掩激動之情跟記者聊到。

賽罕區農牧業局農牧股股長劉祥對記者介紹說:“截止目前,賽罕區共有25個村開工建設公共水沖廁所,其中4個村的9所公共水沖廁所已投入使。全區共有19個村進行了整村戶廁改造,現已累計完成811戶,其餘改造工程仍在持續進行中。”

從村民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到,賽罕區“廁所革命”實實在在的給村民帶來了便捷和衛生,徹底改變了農民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習慣和生活環境。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賽罕區人居環境提升工程的持續推進,廣大羣衆的生活將被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充溢!(新媒體中心 魯豔芳 賈日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