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廊坊日報

本報訊(記者 張歡)“看這一棵藕,三四節連在一起足有一米長。”1月5日,在安次區落垡鎮東張務村的藕塘裏,挖藕工人正動作嫺熟地將一根根潔白豐腴的蓮藕採挖出來,經清洗、分揀、稱重、打包後直接裝車銷售。而在2023年以前,這裏還是一片無人經營的撂荒地。

“我們村共有5000多畝耕地,其中多鹽鹼的耕地佔1000畝。”東張務村黨支部書記王洪建說,東張務村地處廊坊市東南,緊鄰龍河溼地,水資源豐富、地下水位高,但農田低窪多鹽鹼,村民種糧幾乎收不回成本。

2022年底,村“兩委”經過仔細研究,決定改造撂荒地,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發展特色淺水蓮藕種植。

2023年春天,該村統一修整改造出600多畝撂荒地,引入龍河水,將土地劣勢變爲培育優勢,從湖北引進三五、鄂蓮六號、花旗蓮、大地紅等多個高產、耐鹽鹼的食用蓮藕品種。

“蓮藕不同於其他農作物,鹽鹼地對於它來說反而是一片絕佳的生長沃土,種出來的藕澱粉含量高,口感更加脆甜。”種植戶張天昊說,2023年他和幾個合夥人承包了600多畝地種植蓮藕,如今蓮藕喜獲豐收,平均畝產達1000公斤。

撂荒地的綜合創新利用,不僅讓土地得到有效開發,也爲村民就近務工提供了好去處。“蓮藕種植、採挖、清洗、分揀都需要人手,到這裏打工,離家近,還能增加收入,比外出打工好多了。”正忙着採挖蓮藕的村民說。

蓮藕種植,使東張務村的撂荒地開始興旺起來。王洪建說,他們將視情況擴大蓮藕種植規模,讓昔日貧瘠的撂荒地變成村民致富的“聚寶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