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韓國烤肉或料理店用餐的國人,都會看到烤盤或餐具上有“身土不二”的字樣。一些人以爲是餐具的品牌,一些人也瞭解這是韓國文化,很少有人深究其意。那麼“身土不二”是怎樣的一種思想和文化呢?

16世紀末朝鮮《東醫寶鑑》對"身土不二"解釋是:出生長大地方產出的東西最適合自己的體質。隨着韓國國內進口農產品氾濫,成爲有關管理部門的宣傳用詞。在近幾年變成韓國人對"國貨"的稱呼。

其實,“身土不二”,最早的出處是大乘經。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應不二。無非實相。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乃至能讀所說。能度所度。

佛教源於古印度,東漢傳入中國,後經中國傳入朝鮮半島。只簡單的四個方塊字"身土不二",傳統漢文化受教育的我們不解其深意,而韓國人用其民族心卻把它發揮到極至。一樣的文字,不一樣的結果。

我們也要學習“身土不二”精神,它不只是韓國文化,更是中國文化,它宣傳和弘揚的是一種家國情懷。我們身家榮辱都不與我們出生和成長的腳下這塊土地密不可分,我們也要對這塊土地負有責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