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军油料科研机构配合有关部门先后研制了舰艇锅炉燃料油、舰用柴油、海军多用途燃料、舰用润滑油,以及岸滩和海上航行加油装备等,实现了海军用油国产化,具备了远洋航行油料保障能力。组织登陆作战油料供应,登陆部队、护航舰艇和飞机用油由一线油库保障,一线基地油库油料由后方基地油库补充,并紧急铺设两条野战输油管线,以及动员地方油船抢运油料。

海军油料品种很多,主要涉及

舰用锅炉燃料油,它是舰艇蒸汽动力锅炉使用的重质燃料,是舰艇用油主要品种之一,通常由原油常减压蒸馏的渣油与适量轻质馏分调和制成,广泛用于各种蒸汽轮机舰艇。其质量直接影响舰艇的战术性能和锅炉的使用寿命。

我军使用的蒸汽轮机锅炉燃料油,在60年代为海军燃料油(也称8号燃料油),在70年代改以以直馏馏分为主的6号燃料油。随后由于其低温泵送性能不稳定改用0号燃料油。80年代又做了进一步改进,生产了军舰用燃料油,较好满足了蒸汽轮机舰艇使用的要求。

舰艇汽轮机润滑油,它是舰艇蒸汽动力装置使用的润滑油,简称汽轮机油,曾称透平油,是舰艇用油主要品种之一,主要用于润滑蒸汽轮机的轴承和主推进装置轴系,以及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和调速器,起到减磨、冷却、防锈、清洁和密封等作用。

我国海军最初使用的汽轮机油是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矿物润滑油,随着舰用汽轮机功率的提高,相机产生了抗氧型(用于润滑主电机轴承和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轴承,由于防锈性较差已逐渐淘汰)、抗氧防锈性(目前常用)和极压润滑性汽轮机油(用于传动齿轮小型化的汽轮机,以适应齿面负荷较大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考虑到防锈汽轮机油是上世纪90年代初研发,受当时基础油和添加剂水平限制,还是存在不少缺点,比如极压抗磨性不足、气味较大、遇水容易乳化、空气释放性差、使用寿命较短等。目前,正在着手舰船长寿命抗磨汽轮机油的研制,经过台架评定,性能完全超出之前的产品。

海军油料介绍2(完)

补给对接

舰艇液压油,它是舰艇液压系统用的工作介质。舰艇用油重要品种之一。主要功用是传递能量、操纵机件,同时起润滑、密封和防护等作用。按组成可分为矿物油基液压油、合成油基液压油和水基液压油三类。其质量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灵敏性、可靠性和舰艇的战术技术性能。

我军50年代到60年代初,一直沿用苏联的АУ锭子油作为液压系统的传动介质。从60年代末开始,先后开展了舰用液压油、合成舰用液压油、核潜艇用液压油和舰船设备液压油等等研制工作。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是品种简化、洁净化、多功能化(目前外军多采用汽轮机油作为舰艇主液压系统液压油,值得我军借鉴)、环境友好化(尽可能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液压油)。

舰艇冷冻机油,是舰艇开启式制冷压缩机用的润滑油,是舰艇用油品种之一。主要用于润滑制冷温度-40℃的制冷压缩机,为冷藏食品、弹药,调节精密仪器舱室温度所需冷源提供保证。

舰艇齿轮油,主要用在舰船的操舟机、起艇机、锚机、舵机、铰链机及辅推等装置上。

舰艇空气压缩加油,主要用于润滑舰艇往复式或自由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是舰艇用油品种之一。

此外,舰艇油料中还包括还有舰艇仪表油(主要用于润滑各类航海仪表的传动齿轮与轴承)和舰艇润滑脂(主要用于润滑部分仪器仪表和机件的轴承、齿轮,以及外露活动关节及金属表面)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国海军油料的发展情况

我军海军油料勤务可以追朔到解放战争。随着华东军区海军的成立,海军油料工作由后勤部办公厅供应处负责。1950年4月,海军领导机关建立,海军后勤部运输处设油料科。同年7月,朱德总司令给海军领导人信中指出,必须组织好油料的生产和供应。1951年4月,油料科从运输处分离单独组建燃料处,次年4月扩编为油料部。

海军油料介绍2(完)

1950年朱德关于油料供应生产问题给海军领导人的信

海南岛战役,我军出动10余万人、汽车700多台、机帆船300多艘,消耗油料2.5万余桶(约3600余吨)。我军建立了战役油料储备,共筹集汽油、柴油等3.7万桶存于广州沙河、西村油库,由兵团后勤前指统一调用;组建油料保障机构,先后在小长沙、遂溪等6地组建油库或油料供应站,分别担负驻雷州半岛东西两线部队油料供应;组织水陆联运,充分发挥集结地区公路少、河川多的特点,共前运油料3.6万余桶;搞好机帆船油料供应,除了随耗随补外,每条船还发了4桶汽油作为战备之用。

抗美援朝战争中,参战部队共130余万人、汽车1.8万辆、坦克400余辆和10个航空兵师的飞机,消耗油料近32万吨,使用油桶近200万只。

一江山岛作战出动1万余人、舰船180余艘、飞机184架、汽车225辆,消耗油料1200余吨。主要做法建立三军联合后方勤务部,统一计划、组织和协调战役油料保障,登陆部队和参战舰艇油料由登陆联合后勤处负责;明确任务分工,海上油料运输由海军负责,参加海军编队的陆军船艇用油由海军统一供应;建议战役油料储备,舰船按照航行140小时计算;开设野战油库(站)和采取多种加油方式。

海军油料介绍2(完)

美军海岸油料转运站平面示意图

1961年12月,海军油料科研机构成立。油料保障体制长时间实行海军-舰队-基地(舰队航空兵)-舰艇部队四级制,80年代中期改为三级制(取消舰队一级保障环节)。

西沙自卫反击战,参战南海舰队一部和协同作战的陆军分队与民兵,舰艇10余艘,前运油料1.5万余吨。具体做法为落实战术油料储备,舰队基地油库为巡逻编队舰艇补足燃料,同时急令驶往某后方油库的油船改航西沙群岛,并排保障组赴西沙永兴岛配合巡防区组织战区油料供应;组织舰艇海上加油,在缺乏海上加油装备情况下,采取就近送补、舰艇互补、以大补小、辅助船给战斗舰艇补充和潜艇送油等方式,保障了巡逻编队作战舰艇用油要求;组织登陆作战油料供应,登陆部队、护航舰艇和飞机用油由一线油库保障,一线基地油库油料由后方基地油库补充,并紧急铺设两条野战输油管线,以及动员地方油船抢运油料;实行军区统一保障。为加强海防油料供应基地建设和组织距离大陆海上作战油料补给,提供了有益经验。

海军油料介绍2(完)

莆田舰与华川号油轮编队横向补给

几十年来,海军油料勤务在保障部队作战、训练和执行重大任务用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做法有

-加强岸基油料保障设施建设。建立以基地油库为主体辅以舰队航空兵部队场站油库和舰艇部队油库的油料供应体系,并对设施不断更新改造,提高油料储存、收发、防卫能力

-加强海上油料保障力量建设。建造不同防爆等级、不同用途的运油船、油料补给船和远洋油水补给船,形成一支配套的既能担负为近海岛屿驻军输送轻油、重油和润滑油,又能遂行远洋航行油料保障任务的力量。

-建立健全油料标准制度、组织油料供应。根据总部有关规定,制定适合海军特点的油料标准制度。油料供应采取建制供应和代供相结合的方法,舰艇凭油料补给证到本单位或跨建制军港油库领取油料。

-开展油料科学技术研究和油料专业训练。海军油料科研机构配合有关部门先后研制了舰艇锅炉燃料油、舰用柴油、海军多用途燃料、舰用润滑油,以及岸滩和海上航行加油装备等,实现了海军用油国产化,具备了远洋航行油料保障能力。油料专业训练按照训练任务分工,进行了勤务干部、技术兵的院校教育和在职训练,使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开展群众性节油运动。从50年代开始,开展节约“一滴油”运动,节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海军油料介绍2(完)

美国海军舰艇海上横向供给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马岛战争和海湾战争的爆发,对于新时期海军油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而随着核技术、电子技术、导弹武器在海军的广泛应用,海上作战范围扩大,海战的突然性、破坏性和速决性空前提高,海军油料的地位、作用将更加突出。海军用油品种将朝着简化、通用化方向发展,性能也将不断提高。海上油料补给装备将重点发展高速油料补给船和轻便、高效、机动的加油装置。在保障体制上,将注重完善油料动员体制,充分利用地方石油资源和油船,增强海上合同作战油料保障能力。

海军油料介绍2(完)

舰艇航行横向纵向同时加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