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長虹迎來了建業60週年活動最高潮,建業60週年戰略轉型暨產品發佈會在綿陽隆重舉行,長虹董事長趙勇在與長虹員工和做出巨大貢獻的老領導一同回顧了奮鬥歷程之後,宣告了長虹在2025年將超過2000億元的宏偉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石正是長虹面向未來的轉型升級戰略。

  

  歷次轉型成就長虹60年輝煌

  長虹創立於1958年,是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項目之一,是當時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自建廠以來的60年裏,長虹順應時代的要求和競爭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和完善戰略部署,調整企業發展重心,最終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973年,長虹進入保軍轉民階段,以發展電視機爲契機,成功探索出一條“保軍轉民”的道路;1986年,長虹開啓彩電興業階段,最終成爲成中國的彩電大王;1995年,長虹邁入多元拓展階段,先後進軍視聽、空調、電池等新產業,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2004年,實施“三座標”戰略,實現了相關產業多元化的戰略調整;2010年,實施“三個轉型”戰略,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2013年,實施“新三座標”戰略,讓長虹基於互聯網面向物聯網的轉型已初見成效。

  這一系列的戰略轉型,緊緊抓住了時代發展的機遇,使得長虹從一家傳統家電企業到集軍民融合、消費電子、核心部件、綜合服務爲一體的跨國企業集團,面向未來,正在如火如荼的轉型勢必將會給長虹帶來更快速的發展。

  轉型戰略描繪未來發展方向

  對長虹這樣的大型傳統制造業企業而言,轉型的道路並不平坦,既要維持傳統業務的增長,又要找尋新的突破,深化體制改革和推動戰略轉型是長虹給出的“答案”。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十九大報告給出的明確方針,爲了更好的推動發展,長虹將加快體制機制改革,推進落實控股集團層面混改,控股集團整體上市,並依據已有的多個上市公司平臺對現有產業進行重組,全面推行骨幹員工入股。

  同時,爲實現全面數字化轉型,一方面,將現有終端產品和中間產品全面進入網絡連接,通過持續強化技術升級,做強基於物聯網的智能家電業務,拓展新型智能終端產品門類,建立獲取用戶數據的能力,並持續打造用戶運營平臺,完善基於物聯網的“硬件+軟件+內容+運營+服務”五位一體智能生態,推動服務型製造。另一方面,通過建設面向智能製造的服務能力,推動長虹內部業務活動全面“雲化”,並開放面向智能製造的服務資源,促進線上雲平臺與線下服務資源充分融合,推動長虹轉型爲面向行業的“端雲一體”集成服務商。

  多重舉措推動長虹轉型升級

  爲了確保轉型升級的成功,長虹從多個層面推出有力舉措,通過優化產業佈局、加強人才培養、堅持技術創新和推動長虹產業結構的升級,集中力量發展優勢業務爲長虹實現2025年發展目標提供強大推動力。

  首先,長虹將退出不符合長虹發展方向的產業,整合企業優質資源,做強做優主業。明確信息家電、產業服務和軍民融合爲公司三大主業,通過持續聚焦人才、資金、渠道等優質資源向主業板塊傾斜,着力提升主業的行業地位和盈利能力。圍繞核心器件、軍民融合、能源環保等重點領域,以企業併購爲手段,快速拓展新業務。

  此外,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長虹將推進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在全球範圍內加快推進市場化引才,在覈心技術方向持續實施領軍人才招募計劃。同時推動母子公司經營層高管在任免、薪酬、績效考覈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激發人才活力,堅持從業績優秀團隊中提拔人才,從而加強人才後備力量儲備。更要推進“同創共享”激勵機制,積極探索、創新技術入股、員工持股等激勵方式,激發廣大員工的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另一個舉措是堅持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持續培育核心技術,打造長虹產品“技術標籤”。長虹將通過完善三層技術體系,推進實驗室建設,力求在語音交互、畫質提升、食品保鮮等核心領域保持行業技術領先。強化專利及標準工作,構建競爭優勢,未來幾年將以產出核心專利爲重點提升專利質量。積極發起和參與國家標準制定,把握公司產品話語權,推進公司重點專利技術進入標準。

  同時,長虹將以強化運營管理和加強品牌建設,促進戰略轉型的成功實施。通過壓縮管理層級,以此來提高決策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並以新思路推進應收、存貨壓控及運營效率提升,同時推動營銷轉型,提升運營水平。通過實施品牌協同管理,重點打造以人工智能家電爲代表的拳頭產品,重塑“新硬件時代”的長虹品牌形象,成立跨部門的公司級用戶運營項目組,基於海量用戶逐步形成用戶細分社羣,加速用戶社羣的精準運營,增強用戶黏性,提升品牌忠誠度。

  這一系列的改革舉措,無疑將成爲長虹面向未來實現高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是實現2025年發展目標的有力保障,也將成爲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轉型的榜樣,爲中國製造業持續發展帶來寶貴經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