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有一位與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的傳染病防控專家。無論是當年的非典、埃博拉出血熱,還是如今的新冠肺炎,他都是逆行戰“疫”的勇士。在火神山醫院,他一手抓臨牀,努力挽救患者生命,一手抓感染控制,爲醫護人員撐起“保護傘”,傾盡全力,只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軍醫毛青與患者交流溝通。高濤 攝

軍醫毛青:“一瓶是100毫克,一共300毫克,前三天需要每天喫一次......”

重慶味兒的普通話、略帶沙啞的嗓音,這是火神山醫院綜合科最有特點的聲音。雖然剛從隔離病房出來,還沒來得及喝口水,軍醫毛青就和同事開始討論如何改進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醫學診療與生活護理方案。

毛青:“我們這裏有60張病牀,一半以上都用來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目前,我覺得,在沒有明確有效藥物的基礎上,我們要做好的,就是維護好患者的器官功能,防止發生併發症,我們要爲他們提供足夠的營養,做好熱量補充、營養補充,通過肌體自身的免疫修復,讓患者能扛過來。我們把這個做法稱爲生命支持。”

高濤 攝

軍醫毛青是火神山醫院專家組副組長,今年56歲,中等個頭,眼睛不大,但目光十分銳利,走起路來,腳下步子總是帶風。

爲了堅決落實“應收盡收”的指示要求,前不久,火神山醫院緊急抽組人員組建綜合科,要求在短短半天時間內完成接收患者的任務。在這個緊要時刻,毛青站了出來,主動申請擔當綜合科主任,帶領團隊,順利完成了收治任務。

毛青帶領專家組成員診斷病情。張旭航 攝

毛青:“抽組的人員,是來自幾十家醫院的不同專業。所以,在集結會的那一天,我給大家講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團結,我說,只有我們相互團結,擰成一股繩,才能完成好這次任務。”

爲了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毛青在工作中總是率先垂範,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爲救治患者拼盡全力。

綜合科護士徐蓉:“毛青主任的行爲令人十分感動。爲了救治患者,他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甚至七八個小時,還不停地把病人接進來,給他們做護理,什麼活兒他都幹。昨天,毛主任又接了十幾個病人,很疲憊,但他依舊堅持着,真的很辛苦。”

毛青坐着休息,不知不覺睡着了

在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時,毛青還承擔着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感染控制工作,爲火神山醫院、泰康同濟醫院設計和優化感控流程,保護醫護人員安全。

毛青:“我們有很多感控、防控方面的經驗,其中很多都是在抗擊埃博拉的時候設計出來的。比如,我們要求必須兩個人一起進入病房,同進同出,相互監督、相互幫助。不過,只是這樣還不行,因爲不是每個人都是感控專家,這樣一來,犯錯誤的概率就會增加。所以,除了這些措施之外,我們又設計了一環——監控,我們有專門的感控專家在清潔區內,監控醫護人員脫防護服的每一個環節,一旦發現錯誤,就會及時指出並糾正。”

患者感謝軍隊醫護人員。高濤 攝

在毛青看來,感染控制無小事,防控感染絕不允許出現“灰色地帶”。在設計好工作流程後,他每天都會一遍遍地叮囑和監督醫護人員做好防控措施,真正把制度落實到位。綜合科護士毛琦曾和毛青一起參加過抗擊埃博拉的行動,她說,把後背交給毛青這樣的戰友,她很放心。

綜合科護士毛琦:“在培訓中,他用比較權威的知識讓我們更瞭解疫情的情況,以及病毒對我們的危害,讓我們有足夠的信心戰勝它。2014年,抗擊埃博拉的時候,毛主任把我們每個人都安安全全地帶回來了,這次的任務,我們依舊相信他一定會把我們安安全全地帶回去。”

毛青(左三)。高濤 攝

對於毛青來說,戰友發自內心的信任是壓力,更是一種動力。早在除夕夜,出征武漢之前,毛青就在心中暗暗定下了目標:要把出征的戰友們一個不少地帶回家!

毛青:“我們要保護好醫務人員,不是說‘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零感染’這種大話,而是要往零感染去努力。大家相信的不是我,而是專業知識,只要我們每個人按照科學的、專業的知識來做好防護,是能夠防住病毒的。”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