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颍老家的那些往事

前天,在我关注的《小城临颍》偶然看到了几幅家乡的红薯干图片,感到十分亲切和惊喜,这东西现在可是稀罕物,让我也想起那些过去的往事…… 老家临颍,颍河东岸,临颍是传统的农业大县,颍川大地,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当然也盛产红薯, 红薯,红薯浑身可是个宝,叶子能食用,也是尚好的饲草,就连最后的红薯册子也能做饲料。 秋天是收红薯的时候,我的童年记忆里,关于红薯的故事可多了,那印象一直留在我浓浓的回忆里。 蒸着吃、煮着吃,烧着吃,熬粥喝……还会把红薯洗干净,切成片,阳光下自然晒干。自然晒干的就是红薯干了,红薯干还可以加工成红薯面,做成红薯面窝窝头,但这是题外之话,在此不多论述……

红薯,六零后的我关于红薯可有很多话,红薯,可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主要食材。 生产队都种很多很多红薯,家家户户都有红薯窑,生产队的红薯田很大,一块都有几十亩。 栽红薯的时候,生产队的男劳力挖坑,女社员栽红薯,浇水的浇水。我们七八个小孩子,每个人抱一捆红薯苗,在前面散苗,一穴一苗,也挺仔细认真,生怕漏了每一棵,每一穴。

那场面可壮观了,全生产队有七八十个男女老少,有说有笑的,乡亲们开着玩笑也很开心……现在想想那样的劳动场面慌怕永远也看不到了,变成了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红薯,容易种植,成活率很高,沙土,黄土,盐碱地都能种植,对土质要求不高。 红薯生根成活到收获,要中耕两次锄草,我们小学生放暑假或星期天,生产队长长就安排我们小孩子去红薯田翻秧,大人在后面中耕锄草。

晚秋,霜降前后,万物凋零,红薯经历四个月漫长的生长,根部凸起很高,隐约能看到薯块的轮廓,这说明产量不会低,此时是红薯收获的最佳时候。 黎明时分,生产队队长敲响了上工的铃声,那铃声清脆悦耳,传遍了整个小村。 乡亲们,乡亲们从朦胧的梦中被铃声醒来,匆匆忙忙吃过早饭,人们碌碌续续出来,扛着铁笆,手拿镰刀,拉着板车,车上放着荆条荆笆子,那场面用浩浩荡荡来形容,一点不过。 一望无际的红薯田,也是咱乡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乡亲忙碌了一天,一行行,一堆堆红薯,带着泥土的芳香的硕果,挺是耀眼,挺是诱人。 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惦记….…乡亲们抓揪拾纸蛋,生产队透明公开,公正。那个年代按劳分配,按比例分配,家家户户都分到了应分的红薯,带着一天劳累和疲惫,带着收获硕果的喜悦。 那前前后后的架子车队伍,走在红薯田里,走在小路上,走在颍河岸上,走在颍河的木桥上,笑声,吆喝声,回荡在乡村朦胧的夜色中,回荡在小村宁静的角角落落……

父亲和母亲是个有心计的人,总是把分得红薯分级,破损的,沟沟子子,或带病的红薯切成片,摊在田里凉哂,剩下体形好的红薯入窑储存越冬。

哂红薯干,家家户户都哂,如果遇到雨天可麻烦了……

记得有好几次晒红薯干,睡到半夜就下雨了,那雨滴声让人揪心,那雨滴声让全家人匆匆忙忙起床,那雨声催促着人们,怏下地去拾晒在田里的红薯干。 那些年,也不清楚晚上为什么那么黑,色如漆,伸手不见五指,对面对看不到人,风也大,路又滑,什么也看不清,家里也没手灯筒,凭记忆慢慢走,天太黑了,红薯干隔三毛四也捡不干净…… 遇到连阴天,晒半干的红薯干都发霉了,挺心疼人,可能会影响到一家人的口粮……

那些年,那些事,记忆犹新,心中的故事永远都是清晰,虽然有些模糊朦胧,但总记得住片片段段…… 红薯,红薯……那个年代的生命,那些年代生活的保障……

那些往事让人无语, 那些往事让人眷恋。 那些往事如烟流水, 那些往事不堪回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