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投資案例分析

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求,幫助投資者瞭解債券投資的相關法規和知識,避免迷信於“剛性兌付”、過度運用槓桿投資等現象,提高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中國證監會近期以“防控債券風險,做理性投資人”爲主題,組織開展債券投資者權益保護教育專項活動,強化理性投資氛圍,推動債券行業健康發展。我司將於本月分期開展專題教育活動,轉載整理債券投資安全宣傳材料,使投資者瞭解債券投資風險,提高風險防範意識。

典型案例

公開發行

11H債

發行金額

10億元

2011年5月X日

11H債

上市交易

主營業務持續虧損

11H債

下調至A+

難以償付回售資金

5月X日Z評估公司將“11H債”的主體和債項評級均下調至BB

H債暫停

提前兌付

案例分析

債券投資需要投資者具備相當的專業能力,才能合理評估投資的風險。部分投資者的固有思維中往往認爲債券屬於低風險的投資品種,容易輕視其投資風險。但近年來,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序推進,債券市場打破剛兌的進程也將越來越深入,曾經守護債券不敗金身的

“隱性擔保”

“政府背書”

等因素正

逐漸退隱

,債券的風險事件也逐漸從私募向公募蔓延,從中小民營企業向大中型國企蔓延。以上述"11H債"爲例,發行人不僅是一家地方性國企,同時還是一家上市公司,僅從表面判斷可能很難充分認識其償債風險。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投資標的的深入分析和研判選擇能力就顯得越發重要了。債券市場有其自身的規則和原理,參與交易既需要熟悉相關法規和規則,如《

證券法

》、《

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

》、交易所公司債券上市規則等,也需對債券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產品期限結構、影響債券收益率的因素等有所瞭解。其次,對於投資的債券本身,也需要了解相關重要協議,包括

募集說明書

債券持有人會議規則

受託管理協議等等

,尤其需要

關注

募集說明書中針對投資者的

契約保護條款

,如是否具備交叉違約條款、

加速清償條款

等,以及“重大事項提示”、“風險因素”等章節中描述的發行人相關風險。再次,持有債券需要持續通過信息披露文件瞭解發行人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對其償債能力進行動態的分析判斷,這就要求

投資者

具備一定的

會計基礎

財務分析能力

對發行人本身的業務有所瞭解。

東海基金提醒您:投資公司債券,個人投資者名下金融資產不得低於300萬元人民幣。債券投資者應選擇適合自己的債券品種,仔細閱讀募集說明書、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評級報告等信息,關注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用途,掌握風險識別能力,破除“剛性兌付”迷信,知悉並自行承擔公司債券投資風險,做理性合格投資者。

 

@今日話題

@方舟88

@徒步投資筆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