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名人效应,

  一手匠人精神,

  让东方传统文脉与

  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

  提倡最舒适的、最自然的生活方式。

  

  孙楠

  

  东方美学世界里的新风雅颂

  

  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礼记·郊特牲》

  近年来,国学之妙义渐成一种风潮。没想到就连著名的歌手、音乐人孙楠最近也在上海打造了一个自己的国学生活空间,取名“楠氏物语”。

  

  在寸土寸金的外滩万国建筑群里,这块儿方寸之地是对外连接的窗口,将名人IP和非遗生活方式有机勾连。正如孙楠发起楠氏物语的初心:通过联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师、顶级的设计师、创意人,旨在集合非遗大师好物东方美学良品,为当代中式生活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联合创始人&CEO付勇本身就是一个IP运营高手,曾是知名IP同道大叔的COO(首席运营官)。他有一套独特的“超级IP方法论”:

  “任何一个明星都是自带流量的,因为他有自己的粉丝。所以说明星都有IP属性,但不是每个明星都能成为超级IP。‘超级IP方法论’,就是通过‘标签-赋能-商业-生态’四个步骤,完整地再造一个明星超级IP的商业模式。我们把它叫作‘IP星工场’模式。

  于是,孙楠国学IP从一开始定位就是超级IP。不仅仅因为孙楠是国内一线明星,更因为‘国学’这个标签代表着巨大的商业势能。只有超级IP,才能撬动整个大盘。”

  

  经过团队近两年的筹备经营,版图已初步成型。以“国学+非遗”为标签的方向,通过“东方美学世界里的新风雅颂”“有趣味的国学生活”价值观,在“琴棋书画诗酒茶香”等各个领域与非遗大师、手艺匠人、设计师、文化人等资源合作,对传统文化、工艺、技能进行梳理、继承、宣传、发扬,成为对当下新中式生活方式的价值引导和消费引导。

  

  以“国学+亲子”为标签的亲子方向,则以孙楠和小女儿爱宝的形象创作了国学卡通动漫形象——“呆爸萌妹”,并即将上映52集的原创动画片《呆爸萌妹之天书传奇》。

  

  国学动画IP可能只是一个开始,进而还可以开发成与IP相对应的文创产品,继而扩展到衣食住行,甚至开发优秀的国学游戏。产品板块的延伸也可以包括在线上和线下教育模块。付勇认为,教育平台已经不能只停留于一个说教的功能,需要更多快乐学习和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走近国学

  从知名歌手到国学推广者

  

  以国学为原点,孙楠深深体悟到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他很快决定把北京的房子卖掉,举家搬到徐州,陪伴子女,专心研习传统文化。他更想把国学对自己的改变,身体力行去影响更多人。

  他的孩子们曾经在北京就读于国际学校,如今就读在徐州一个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华夏学宫。作为父亲,孙楠发现西方教育提倡“自由”,但同时孩子身上缺失了一种“规矩”意识。孙楠亲眼见证了孩子们在国学文化影响下一点一滴的改变,他们不再是电子产品的追随者,反而成为古诗经典、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烧友”。

  “现在我们家的日常生活就是十分有趣味的国学生活,琴棋书画、诗酒茶香……他们都不用电子设备,吃完晚饭后,孩子们会各自展示在学宫的功课,跟汇报演出一样,女儿跟我讲《大学》、讲《中庸》,儿子能唱标准的《工尺谱》。”

  如今致力于国学文化的孙楠,除了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传播外,对于国学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希望对自己的生命是有认知的,而认知的来源就在我们华夏传统文化中,那里面有古圣先贤的智慧精髓,有无数闪烁着思想之光的经典作品。这些文化精粹传承下来,给我们启发与指引,让我们有机会站在古圣先贤的肩膀上去了解宇宙,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

  传统文化也有流行表达

  

  路漫漫其修远兮,保持初心才是当下最重要的心境。娱乐圈即是一个名利场,浮躁与繁华,相比常人的世界更为甚之。他们离金钱太近,更需要洁身自好

  

  孙楠目前对自己的定位,不是一个歌手、艺人,而是一个国学文化的推广者,边输入边输出,潜移默化提升自己的国学素养。

  过去,我的朋友圈都是娱乐圈的,现在越来越多是非遗文化的朋友。

  这两年孙楠发行了很多唱学堂专辑,包括诗经和汉乐府的唱诵,并亲力亲为做慈善,身体力行推广国学文化。

  有趣味的国学生活

  

  泉州落地的第一家楠氏酒店空间,取名楠庭,为都市人提供了一种不需远行,即可到达世外桃源的归所,也可以是一个远离都市,乡野间觅得娴静的精品民宿。有匠人故事,有文化传承,让人文情怀赋予建筑更多的温度。

  

  付勇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文化再造的过程。“就像《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家会觉得那是一件很酷的事。国学、国乐、国粹衍生为新的‘三国演义’,进而向世界输出我们自己的文化,与时俱进的文化精髓。”

  

  楠氏物语大师展之汝瓷

  

  欣赏汝瓷开片

  前不久,楠氏物语成功举办的汝瓷展,也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思考。活动邀请汝窑大师李廷怀,他的作品从器型上有创新,用紫砂和汝窑的工艺进行结合,让瓷器不仅体现了观赏性和功能性,还在原材料上进行创新,增加活性炭的保健成分。

  

  强力的文化输出,对消费者也有着积极的引导性。对于非遗文化,光保护还远远不够,更需要传承与创新。付勇认为,这也是一手名人效应,一手匠人精神的重要性。“推广和保护任重而道远,同样也要引入商业运作,让传统手艺人生活得更好,文化得以延续。有趣味的国学生活就在于此。”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54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