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动机:一切源自于那场“皇帝梦”

上天给他的第一个机会,便是丞相李林甫的去世。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动机:一切源自于那场“皇帝梦”

安禄山在成为了平卢节度使之后,第一次品尝到了做“皇帝”的滋味。

<div><p>唐朝作为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在它统治的290年里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但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却因为一场叛乱而走向了衰亡。“安史之乱”一场爆发于盛唐的叛乱,这场叛乱让一代明主唐玄宗成为了一个落寞的老人,也让四方臣服的唐朝变成了一个藩镇割据的烂摊子。</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b38287c2bfb44e1aa58390ee7ea3850e"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06" alt="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动机:一切源自于那场“皇帝梦”"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安禄山的“皇帝梦”。很多人不知道安禄山最初只不过是一个偷羊娃,因为偷羊被抓后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气概,被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入帐下,提拔为偏将。在这之后,安禄山凭借自己的勇猛善战而一路高升,并被张守珪收为义子。</p><p>在张守珪的栽培之下,38岁的安禄山于开元二十八年任平卢兵马使。第二年河北采访处置使张利贞到营州考察,安禄山当即对张利贞及其随员厚赠了大量的金帛。次年,40岁的安禄山就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我们都知道唐朝的节度使有点像以往朝代的诸侯王,掌握了一方水土的土地、人口、税收,是个实实在在的土皇帝。</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e5773054a634ee7af8c6f96706d9943" img_width="884" img_height="973" alt="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动机:一切源自于那场“皇帝梦”"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安禄山在成为了平卢节度使之后,第一次品尝到了做“皇帝”的滋味。这样的权力让安禄山着迷,为了更上一层楼,安禄山在天宝五年吏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监察河北的时候,又如法炮制“厚赂往来者,乞为好言”。结果席建侯在向朝廷的报告中力称安禄山“公直、无私、严正、奉法”。如此一来,安禄山慢慢的得到了唐玄宗的宠信,也赢得了入朝觐见的机会。</p><p>初入皇宫的安禄山,看到了富丽堂皇的皇城宫殿,也看到了唐玄宗坐拥绝色美人杨贵妃,自然是心生羡慕。在这一次入宫之后,安禄山便在内心的深处种下了造反称帝的念头。</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d4c8b27eb5b54a1db197b26d79893943" img_width="550" img_height="412" alt="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动机:一切源自于那场“皇帝梦”"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怀揣着“皇帝梦”的安禄山,为了让自己的梦想实现,便开始了周详的准备。一方面一如既往的贿赂朝廷上下官员,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费尽心思的巴结唐玄宗、杨贵妃,本来体重三百三十斤的安禄山连走路都困难,但是为了巴结唐玄宗跳起了胡旋舞,动作快得跟旋风一样。为了巴结杨贵妃,安禄山也顾不得年龄的差距,向唐玄宗请求当杨贵妃的养子。长此以往,安禄山便赢得了唐玄宗的信任,最后居然成为了平卢、范阳、河东三地的节度使,手握十几万大军,几乎占据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兵力。</p><p>“山高皇帝远”的安禄山处理好了朝中的隐患之后,便在自己的管辖地,积极的囤积力量。他在范阳郡城北边筑起了雄武城,表面上看来是防御侵略,实际上是储藏兵器、粮食做坚守范阳的部署。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安禄山便开始等待机会。</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8b3cb44c3439478ba14f9653b61d9dfb"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03" alt="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动机:一切源自于那场“皇帝梦”"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上天给他的第一个机会,便是丞相李林甫的去世。号称“天不怕,地不怕”的安禄山唯独害怕李林甫。早些年,安禄山入京觐见的时候,仰仗着唐玄宗的器重目空一切,瞧不起文武百官。一次李林甫为了打击安禄山的锐气,故意同时接见王鉷与安禄山。作为唐玄宗极度宠信的一员大臣的王鉷,在李林甫面前表现得百依百顺、诚惶诚恐的样子让安禄山不知觉的对李林甫恭敬起来。</p><p>等到了王鉷退下后,李林甫才转过身跟安禄山聊天。在聊天的时候,李林甫将安禄山此时的心理、意图和为人都说了出来。被人像剥衣服般地曝光后的安禄山当即惊恐万分,要知道当时正处寒冬,而安禄山却汗流浃背。这件事之后安禄山对李林甫是又惊又怕,每当自己的使者去长安回来后,安禄山问的第一件事是李林甫对自己的态度如何。如果是夸奖自己,那么安禄山则是高兴万分,如果是责备自己,安禄山则是惊恐万分,并小心做事。</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927cd33859264779b120b91603974125" img_width="440" img_height="300" alt="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动机:一切源自于那场“皇帝梦”"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天宝十二年,李林甫病逝。自此满朝上下再也没有人能够压制安禄山,新上任的丞相杨国忠为了与安禄山争宠,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表明安禄山可能会造反。最初安禄山考虑到唐玄宗对自己确实不错,并不准备在唐玄宗任内造反。但是在杨国忠一次又一次的挑唆之下,安禄山终于忍受不了,打着奉唐玄宗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的旗号发动了叛乱。</p><p>长期的和平让唐军在这场叛乱当中节节败退,好在在太子李亨跟名将郭子仪的带领之下,这场叛乱终于平定下来。安禄山也在兵败之前,被自己的儿子暗杀而亡,苦苦追寻的名与利在安禄山身死之后都化为了土,而那个“皇帝梦”自然也是烟消云散。</p></div>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