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公共衛生是與人們距離最近、涉及人羣最廣、影響最深遠的門類。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共衛生事業也隨之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逐漸加強了對公共衛生的重視,但與此同時,作爲國家對衛生事務的管理重要形式,公共衛生的監督管理由於處在新的階段新的時期,也相應的產生了新的問題。在衛生體制全面改革下,既要切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又要滿足社會發展中人們對公共衛生的需求,公共衛生監管的責任便顯十分重要。4月16日,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何麗華帶領相關政協委員,專題視察了廣安區城市公共衛生安全與防範工作,政協委員們在分析公共衛生監督管理現狀的同時,指出了監管體系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一、基本概況

城市公共衛生是保障城市安全健康運行、促進公衆生命安全的重要基礎。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高度重視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建設與防範工作,充分發揮各級醫療衛生、疾病預防、監督執法機構職能職責,在傳染病防控、健康促進、衛生應急、醫療廢物廢水處置、公共場所衛生監管等方面靶向發力,精準施策,有效構築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網絡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羣衆健康安全。

(一)傳染病防控措施紮實有效。

一是全面加強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力度。構建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體系,落實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羣防羣控的工作方針,建立了區疾控中心負責艾滋病綜合防控,區人民醫院負責艾滋病定點治療,區婦幼保健院負責艾滋病母嬰阻斷的艾滋病防治“三線”聯動工作機制,着力發現、治療、阻斷。出臺了《廣安區“立體式、全方位”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實施方案》、《關於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見》、《關於印發廣安市廣安區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協調組織全區重傳成員單位及各醫療衛生單位開展了春節返鄉農民工防艾宣傳、“6.26”禁毒防艾宣傳、“12.1”世界艾滋病日等系列宣傳活動。深入推進艾滋病防治示範區創建工作,全面落實艾滋病患者隨訪下沉工作,全面開展艾滋病檢測工作。截止目前全區艾滋病檢測點22家,艾滋病初篩實驗室4家(市人民醫院、市中心血站、區疾控中心、區人民醫院),艾滋病確證實驗室1家(市疾控中心)。截止目前,艾滋病治療覆蓋率75%、治療成功率84%。

二是免疫規劃管理進一步規範。廣安區建立了51個預防接種點,其中AAA接種門診3家,AA接種門診5家,其餘爲A接種門診。完善了管理工作機制,強化了疫苗採購、冷鏈配送、疫苗全程追溯管理,提升了預防接種水平和服務能力,確保疫苗質量和接種安全。2018年度廣安區新建證兒童5517名,累計建證兒童54326名,全區兒童預防接種建卡率達到100%,建證率100%。各類疫苗基礎免疫接種率均達到國家要求。

三是季節性傳染病防控得力。完善了手足口病、感染性腹瀉病等季節性傳染病疫情監測機制,嚴格傳染病管理,日報、月報、旬報,上報疫情及時,學校、社區、廣場、集市等人羣集中地進行了重點督查防控,同步做好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羣工作。

(二)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穩步實施。在學校、社區、廣場等設立健康教育宣傳陣地,開展幼兒園、中小學校健康行爲方式教育。利用微信公衆號等新媒體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健康主題日宣傳活動。廣泛開展“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全民行動,穩步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三)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富有成效。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長效機制,成立了衛生應急大隊,各級各部門都制定了衛生應急預案,定期進行衛生應急演練。2018年組織32家醫療衛生單位開展應急演練,參與人員200餘人次,出動車輛23臺次。專題開展了抗洪救災應急演練、人感染H7N9禽流感應急演練、突發車禍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羣體性食物中毒突發事故應急演練等。各鄉鎮衛生院均參加了轄區內片區演練,第一時間監測報告、評估與預警,保證了衛生應急工作處置快速有效。

(四)醫療廢物廢水嚴格規範處理。廣安區共有各類醫療機構631家,其中區屬醫療衛生機構3家,民營醫療機構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家,中心衛生院4家,鄉鎮衛生院22家,村衛生站493家,各類門診部、診所92家。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建立健全醫療廢物、廢水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設有醫療廢物管理的專(兼)職人員,產生的醫療廢物按要求進行分類收集、貯存並送有醫療廢物處置資質的單位集中處理。區級財政每年投入30餘萬元用於醫療廢物處置。城區區級醫療機構、民營醫療機構所產生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由四川廣安能投華西環保發電有限公司派專人專車上門收取並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個體診所產生的醫療廢物由診所用專用的醫療廢物轉運箱運送到指定暫存點,再由四川廣安能投華西環保發電有限公司到暫存點收取;鄉鎮醫療機構交至各轄區中心衛生院,再由四川廣安能投華西環保發電有限公司派專人專車到中心衛生院收取。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及民營醫院都建立了污水處理系統並定期進行監測。完善了監督管理機制,嚴肅查處違法行爲,加強對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運輸、暫存、處置等各個環節的監管,加強醫療廢物管理人員培訓教育,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環保意識,堅決杜絕醫療廢棄物去向不明,醫療廢水排放不達標的行爲,切實保障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全區公立醫療機構、民營醫院醫療廢物廢水處置均已達標。

(五)公共場所衛生全面強化監管。目前,全區住宿、美容美髮、洗浴等公共場所共499家,其中住宿場所161家、美容美髮場所216家、洗浴場所65家、商場12家、娛樂場所45家。主要分爲五大類,以美容美髮和住宿場所居多。其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由區衛生監督執法大隊承擔。重點對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從業人員健康證、培訓合格證的持證情況、建立衛生管理制度、室內外環境管理、消毒設施配置,公共用具清洗消毒,通風換氣、禁菸標識等各項衛生措施落實情況及相關衛生指標達標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通過全面監管,公共場所衛生狀況得到較大改善,基本符合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標準。

二、存在問題

廣安區歷來重視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在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特別是對城市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成效顯著。但是,從目前的整體情況來看,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管理還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部分領導和羣衆缺乏城市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意識。一些部門領導存在僥倖心理,沒有把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管理納入到城市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中來。許多羣衆缺乏衛生安全防範風險的觀念,應急避險的常識少,自救互救的能力差。

(二)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基礎設施薄弱。城市的公共衛生安全基礎設施設防標準偏低,再加上年久失修和人爲損壞,安全欠賬較多。特別是對城市公共衛生安全進行監測、預警、調查、評估的信息網絡系統建設滯後,嚴重降低了維護和保障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的能力。

(三)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尚未建成。成熟的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管理,是包括預防、準備、應對和恢復在內的複雜系統,應急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當前的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管理還是以應急處理爲核心,忽視了預防、監測與評估,缺少完整的體系和流程設計。

(四)社會參與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管理不足。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涉及整個社會,它的實現依賴於政府、社會組織、私人機構以及市民個人的共同努力。但目前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管理的規模較小、主動性也不夠,主要是在應急處理階段通過政治動員形成的捐款捐物和現場支援。

三、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區政協委員們建議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並完善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管理,着力抓好以下四項工作:

(一)強化對全民的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宣傳和教育。一方面,要藉助專業訓練機構常態化、制度化地對各級黨政領導幹部進行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意識灌輸和相關管理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努力使他們瞭解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職責所在,並掌握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管理的程序、方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切實提高各級黨政領導幹部防範和處置各類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的作用,多樣性、經常性地對公衆進行公共衛生安全知識宣傳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訓,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的地方還應定期開展相關應急演練,力爭讓廣大羣衆在面對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危機時不僅能夠沉着冷靜地開展自救,而且能積極主動地協助政府進行互救。

(二)加強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在城市建設發展規劃中增加公共衛生安全的內容,對傳染病防控、健康促進、衛生應急、醫療廢物廢水處置、公共場所衛生監管等重要基礎設施,在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的各個環節,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控設防標準,積極開展衛生應急風險評估,增強衛生應急基礎能力。提高企業、醫院、學校、大型商場、文化娛樂等人員密集場所衛生監管設防標準,統籌兼顧安全性和經濟性,定期深入開展地毯式、全方位的公共衛生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三)儘快實現從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到“全面管理”的轉變。對於城市公共衛生安全來說,應急管理固然重要,但僅有應急管理是遠遠不夠的。目前,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已基本形成,應急管理能力不斷增強,在此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加強預防、準備與恢復工作,努力實現全面管理。堅持防處並重、以防爲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實時監測的動態防範機制,對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根據城市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發生原理、機制和過程,及時制定公共衛生安全管理指南、各種應急預案,建立信息聯動系統,培訓專業救援隊伍,做好保障城市衛生公共安全的準備工作,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危機的發生。

(四)構建以政府爲核心、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合作治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政府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發揮核心作用。加大對公共衛生安全基礎設施建設、人員培育等方面的投入,提供良好的硬件設施和軟環境;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保證各方在應對傳染病輿情時有章可循且各負其責;建立高效的管理決策機構,進行統一領導和綜合協調,以此來充當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管理的先行者和領導者。社會力量要以更積極的姿態參與管理,與政府密切配合。一些重要的社會組織(如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等)可以正式承擔一部分公共衛生安全管理責任,社區羣衆自治組織可以充分發揮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私營機構還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與政府開展專項合作,以此來減輕政府負擔並提高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的管理水平。

健康問題關乎國計民生,涉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關係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城市公共衛生安全在健康中國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須堅持政府主導,預防爲主方針;要科學認識和把握公共衛生安全與健康事業的戰略定位,將公共衛生安全與健康事業的改革發展置於“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中,在健康中國建設的新時代,要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做出貢獻。(王忠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