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馆藏有一本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

每一幅图都代表着一个月份的人物活动

然而

这些图中有一些的坐具

为什么每幅图中男女老幼和坐具的搭配

有着令人惊奇的规律?

这些规律意味着什么?

在图中

最能体现“尊卑”规则的坐具有四个:

一曰榻,二曰官帽椅,三曰圆凳,四曰绣墩

男子坐的榻和官帽椅

纵观《十二月令图轴》

榻和官帽椅是地位较高的男子所用

图中很多地方都有出现榻和主人的搭配

二月仲春的屋中对谈

年长者坐在罗汉榻上

六月季夏的二层阁楼内

十一月仲冬

坐在榻上的人正在接受跪拜

二月仲春 屋中对谈

六月季夏 高楼消暑

十一月仲冬 接受跪拜

南官帽椅多出现在书房或厅堂

根据场景推测

多用于文人雅集的场景

南官帽椅以温婉秀雅闻名

南方匠师称南官帽椅为“文椅”

这种椅具和文人的搭配再合适不过

四月梅雨 百花竟放

五月仲夏 龙舟竞渡

同样是男子的坐具

榻的地位明显高于官帽椅

一个是主人的家具

一个是待客家具

譬如十一月图中的榻

通过人物的跪拜动作

使得主人的“贵气”更加明显

譬如十月图中的官帽椅

通过文人清谈的场景

再现参与者的高洁气质

仲冬之月 闭藏畅达

十月初冬 百草毕落

女子坐的圆凳和绣墩

女子的坐具更偏向于秀丽

八月中秋夜景图中就有圆凳和绣墩之用

妇人们张设盛宴

坐着红色的圆凳观赏月色

楼下月洞门内放置着两个青色的绣墩

一派融融景象

八月中秋 张设盛宴

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说

“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

而绣墩的地位

我们可以从南唐画家顾闳中的

《韩熙载夜宴图》中略窥一二

丁氏的《五同会图》中也有绣墩

画中吴宽与李杰所坐的大榻两侧

各有一海棠式开光雕漆小坐墩

由此可见

绣墩的地位相对来说

是更低于榻、椅类家具的

明 丁氏 《五同会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有趣的是

古人们的坐具遵循并传承着

贵大贱小、贵高贱矮

贵红贱白、贵黄贱蓝等等的原则

这些原则在《十二月令图轴》里竟然也能得到印证

《十二月令图轴》欣赏

微信搜索关注:明清家具研习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