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勇鬥持刀兇徒的英雄出院前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10月23日零時許

海淀公安分局田村派出所所長李迎賓

勇鬥持刀兇徒

致左小腿肌腱斷裂

他的英勇事蹟感動了很多人

他的傷情也被很多人牽掛

……

李所恢復的不錯,已經出院了

出院前

他發了一條朋友圈

“我得趕緊上班去!”人還在醫院,李迎賓的心早飛回了派出所。住院一週後,李迎賓於昨日出院,但傷口痊癒還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

很多人不知道,面對危險,李迎賓爲什麼會第一個衝上去?

“我1993年參加工作,在刑警隊裏,每次執行任務,都是領導衝在最前面,這是公安傳統,也是警察這行兒的規矩。”李迎賓清晰地記得,當年師父對自己說:在公安當領導的,你要民警做的事,自己必須要做到前面,遇到事,帶“長”字的必須第一個上。

李迎賓說,這份熱愛和傳承,慢慢會變成一種習慣,“衝上去,這就是本能的反應,太正常的事兒了。”

對於李迎賓的選擇和回答,他身邊的同事們一點都不意外,因爲他就是這樣一個既熱血又熱心的人。

熱血警探

講述人:海淀公安分局刑警隊小A

“別說師父已經45歲,就算65歲,脫了警服,碰到這事,他肯定衝上去!”

2004年,李迎賓剛當上海淀公安分局刑警隊隊長,小A則20出頭,這對師徒遇到了大案。

那是一個罕見的瘋狂盜竊工地的團伙,一時間發案近百起,遍及全市,甚至有守夜工人遭捆綁、被打傷。

接到任務,李迎賓讓大家先換上一身破衣服,到各個廢品攤轉悠,尤其注意賣建材的。

在一個城中村的角落,一個鬼鬼祟祟的身影映入了李迎賓的眼中:此人手中正拿着工地報案的失物。

此後一個多月,李迎賓和9名隊員日夜蹲守,盯緊那個影子。

“每個人都被自己的汗餿味燻麻痹了,頂多在臭氣熏天的公廁裏洗漱一下……”小A回憶着,環境惡劣,可案子沒什麼進展,小A有點兒扛不住了。“當警察的,抓賊就是責任,咱們就是幹這個的,就不能服輸!”李迎賓的這句話,讓小A堅持下來。

案子,終於破了,13名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

暖男所長

講述人:田村派出所民警老汪

老汪是和街道居民一起來看李迎賓的。

“轄區沒事吧?”剛聊兩句病情,李迎賓又聊起工作。

“李所,您放心吧,有老汪在,轄區什麼事都沒有!”居民說,“您可給我們派來了一個優秀社區民警。”

老汪臉有點兒紅,他知道,要是沒遇到李迎賓,自己也不會有今天的成績。曾經的老汪因爲愛較真,家裏關係不睦、同事之間不合拍,爲此他整日提不起精神。

李迎賓看在眼裏,經常找老汪聊聊,可老汪總是支支吾吾,李迎賓就去老汪家家訪。在老汪家,李迎賓一邊和老汪的長輩、妻子拉家常,一邊鼓勵老汪。

恰逢公安部門推進“兩隊一室”派出所改革,李迎賓就把老汪安排在社區崗位。“所裏信任你,這個社區就交給你了啊!”

老汪感受到重視,又充滿了幹勁兒,走街串巷,想盡辦法幫社區居民解決實際困難。面對居民的稱讚,老汪連連擺手,“照李所,我還差得遠呢。”

其實,李迎賓還有本日曆冊,上面密密麻麻記滿了生日,每個人過生日時,都會收到李迎賓的祝福。所裏無論是民警還是輔警,只要有困難,他都會熱心相助,他常說:“一個所,就是一個家,咱們都是一家人。”

愛心警察

曾資助貧困學子十餘年

刑警出身的李迎賓,還曾經默默資助過一位貧困學生長達十餘年。2002年,李迎賓在一次偶然機會,看到了《北京青年報》上刊登着資助貧困學生的廣告。第二天一早,辦了一宿案子的他就帶着錢來到了資助點。但工作人員告訴他報紙刊載的貧困學生已經有人資助了,可李迎賓堅持要把錢交給別的貧困生。

從那以後的十多年裏,李迎賓就和名冊上的一名學生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年準時將2000元錢交給那名學生。

11年後的2013年,李迎賓資助的孩子考上了大學,還手寫感謝信給他,李迎賓說他特別高興。

下一刻,我依舊衝在最前面!

這是李所的勇氣與擔當

衝鋒在前 俠骨柔腸

這是公安隊伍的傳統和品質

是人民警察最初的本能

最深沉的情感

人民公安爲人民

不僅僅是口號和宗旨

更是信仰與初心

是人民警察可以爲之付出一切的承諾!

來源:正警事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