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 作者:孟凡霞 吳限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受市場環境等多方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債券違約進入高發期。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30日,年內已有136只債券出現違約,超過去年全年違約數量,涉及金額合計1118.6億元。在違約債券數量提升的同時,監管機構也在推進對違約債券處置機制的探索。在分析人士看來,受違約債券市場化處置機制的構建和完善等影響,流動性很強的違約債券二級市場將會有效形成。

回顧近幾年以來的情況,今年前三季度在違約債券數量和金額方面也是近年來違約之最。據Wind數據,2016年和2017年全年分別有65只、44只債券違約,涉及金額分別爲403億元、373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債券違約數量達到70只,違約金額升至696.8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違約債券已達136只,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

從違約債券的節奏來看,3月、7月和9月是違約債券數量和金額比較多的月份,分別有30只、17只和24只債券發生違約,涉及金額分別爲191億元、170億元和193億元。

從違約主體的性質來看,民營企業仍然佔據絕大部分。數據顯示,這136只違約債券涉及54家企業,其中民營企業有44家,佔比超過八成。另外,上市公司也成爲重災區,54家企業中有19家上市公司,包括永泰能源、凱迪生態、康得新、金鴻控股、宏圖高科等。此外,在行業分佈方面,化工、綜合類行業、建築與工程、石油與天然氣的煉製和銷售等累計違約主體最多。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分析,一方面是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導致部分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償債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主要以規模取勝,而非質量取勝,導致公司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差,一旦遇到資金收緊、外部環境惡化的影響,企業的業務發展就受到極大的衝擊。

談及未來債券違約的趨勢,何南野認爲,隨着我國經濟企穩,企業債務風險情況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從經濟發展大環境看,債券違約的外部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也要注意到,過往很多債券因爲受剛性兌付的影響,導致部分違約情況被隱性化,未來隨着剛性兌付的打破,債券違約情況將有所增長。

隨着打破剛性兌付進程的提速,債券違約處置機制的完善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今年5月,證監會指導滬、深交易所發佈相關規定,爲交易所債券市場違約債券提供了相應的轉讓機制。6月28日,央行發佈《關於開展到期違約債券轉讓業務的公告(徵求意見稿)》,明確到期違約債券可以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平臺進行轉讓。而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已組織開展了多次回購違約匿名拍賣。另外,9月29日,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也發佈公告稱,爲健全債券市場風險處置機制,提升銀行間市場回購違約處置效率,經央行同意,北金所將爲市場成員提供債券回購違約處置服務。

何南野表示,我國違約債券目前體量尚且不大,受違約債券市場化處置機制的構建和完善等影響,流動性很強的違約債券二級市場將會有效形成。未來違約債券的處置趨勢會繼續向着市場化、透明化的發展方向,並在處置路徑上進行多方面創新,以滿足不同品種違約債券、不同類型投資者的需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