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在大名县有一定的发展,建庙宇,请名僧,影响较大,宋、元、明、清各代对寺庙都有修建,群众中信仰逐渐扩大。

在大名府城内外建有几处大寺院,著名的有大寺街的普照寺和南刘庄大佛寺。

大寺街普照寺,座落在大寺街的北头,是宋代古寺,明代建新城时,随城改建,规模宏敞,占地1万多平方米。有大雄宝殿和东西禅房十多间,大雄宝殿中有千手大佛,高达七米多。曾住有和尚、武僧200多人。明清时期,不断修补,游人题咏很多,后渐倒塌。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大顺广兵备道恩福号召大家凑钱,修补了寺庙。解放时已全部拆除,遗址原为大名副食品仓库。

在普照寺佛殿内有铜布袋和尚像和铜观音大士像。铜布袋和尚像顺治戊戌铸,高四尺,像肥胖,盘膝侧足坐,眉头紧缩,大腹外露,笑容可掬,俗称布袋和尚。铜观音大士像与布袋和尚在一处,高低一样,骑一麈麈,俗称“四不像”。

南刘庄大佛寺,座落在大名城外南刘庄北头,有大门、过厅、大殿等建筑,殿内塑有高约8米的如来佛坐像,此寺是绿色琉璃瓦顶,俗称琉璃瓦庙。建国后破除迷信,大佛寺已全部拆除,遗址在子弟小学附近。

希望早日重建

让佛祖护佑大名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