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野堂開着佔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說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學生遍佈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令公:即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對中書令的尊稱,裴度(765年至839年)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

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唐代:白居易

綠野堂開佔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譯文及註釋

譯文綠野堂建成之後佔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指着宅子說這是裴令公的家啊。

裴令公的桃李學生遍佈天下,哪裏用得着再在門前屋後種花呢?

註釋奉和:做詩詞和別人相應和,達到一唱一和的效果。

令公:即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對中書令的尊稱,裴度(765年至839年)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因爲擁立文宗有功,進位至中書令。又綠野堂爲裴度之宅,所以這裏的令公是指裴度。

綠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南。《舊唐書 裴度列傳》又於午橋創別墅,花木萬株,中起涼臺暑館,名曰綠野堂。

開:創立,建設。

物華:萬物的精華。

桃李:代指學生。

賞析

綠野堂開着佔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說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學生遍佈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此詩運用借代的修辭,以桃李代學生,綠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這首詩通過寫裴度房子不用種花就佔盡了萬物的精華(房子顯眼氣派)。表現了對一個老師桃李滿天下芳名遠播的讚美。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