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養

這個字

是深沉的恩義

也是浪漫甜蜜的告白

還承載着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這個字裏

蘊含有循環往復的生機

與綿延隱忍的力量

供養也

——《說文》

會意字

字形採用“食”作邊旁

“羊”是聲旁

古人稱

放牛爲“牧”,放羊爲“養”

“養”的造字本意

是指放牧羊羣

隨着字義的演變

養的“放羊”本意逐漸消失

如今着重“養育”“修養”之意

,是血濃於水的恩義

更代表着特殊的緣分與關係

讓我們銘記一生的恩情

是養育

養得兒形似我形

我身枯悴子光精

——《絕句》呂洞賓

父母養育孩子

從蹣跚學步,到成家立業

事無鉅細,點點滴滴

即便耗盡所有精力,卻依然甘之如飴

一個 “養”字

卻幾乎涵蓋了一個生命

從幼小到成熟的全過程

世代傳承的孝心

是贍養

鴉有反哺之義

羊知跪乳之恩

孝子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

流傳千年,震撼了無數人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

我已長大,你還未老

我有能力報答,而你仍然健在

是一種特殊的緣分

親情血脈的延續與互動

完成在養育贍養的循環裏

的過程

是人文精神與社會價值的傳遞

中國人講究“教養”

就是家庭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要重視人格塑造與品德培養

“養不教,父之過”

僅供養兒女喫穿,而不好好教育

是父母的過錯

“昔孟母,擇鄰處”

孟子的母親

不惜三次遷移住所

只是爲了找到更好的人文環境

培養孩子的優良品性

從小有“教養”

爲人處世有“修養”

這裏的“養”

更體現了一種良知與修爲

在尊重他人的同時

也得到社會的尊重

,體現着志趣和品味

修心養性

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追求

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

——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在蕭掄謂看來

讀萬卷書,明白許多道理

可以讓心靈得到滋養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大學士蘇東坡有在家養竹的雅趣

以此培養高潔不俗的品性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陶淵明《飲酒•幽蘭生前庭》

而在庭院中養幾株蘭花

則是陶淵明修養身心的好辦法

,是一種堅韌的智慧

養精蓄銳

這裏的“養”是休息

是一種以靜制動

從而克敵制勝的辦法

韜光養晦

這裏的“養”

暗藏着等待與忍耐

有一種蓄勢待發的力量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提倡“養”的“浩然之氣”

是必須經過長期磨礪修煉

纔可以擁有的意志品質與龐大氣場

孩子的成長需要培養

成熟的品性需要修養

生態環境

也需要我們的關注和養護

常州市金壇區的長蕩湖

在1983年成爲

全國第一塊網圍養殖基地

然而由於網圍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長蕩湖的生態系統遭受破壞

如今,隨着網圍整治的實施

5萬餘畝網圍被徹底拆除

長蕩湖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

得到了有效恢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讓我們的生態環境

得到更好的滋養!

來源:新華網

策劃:劉洪 田雪亭

監製:張立紅 於蕾

作者:蔡夢曉蔡逸秋

編輯:

張玲琳

校對:梁甜甜

銘記一生恩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