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近日,有自媒体认为,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今年秋冬中国大气治污考核目标太过宽松,开始放松治污力度,以刺激经济增长。

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下称《方案》)要求,今年秋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和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均同比下降3%左右,而去年目标为“双降15%”。

10月31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认为今年这个目标设定降低了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是对方案的误读。”

对此,他解释称,《方案》确定该目标一是考虑到坚持稳中求进;二是秋冬目标与年度目标不存在替代关系,各地需在完成秋冬目标同时,还要保障年度目标实现;三是充分尊重空气质量改善的客观规律。

按照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对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下降比例”“重度及以上污染减少天数”提出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下降3%左右,汾渭平原下降4%左右。

“这个目标的设定是实事求是的,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和有关方面及地方反复研究,是根据目前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空气质量改善进程而确定的。”刘友宾坦言,实现该目标,压力非常大,任务也非常艰巨。

PM2.5实际改善目标在11%以上

对于去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取得的成果,刘友宾指出,其中既有“人努力”,也有“天帮忙”因素。据专家评估测算,在PM2.5下降的25%比例中,“天帮忙”占三分之一左右,即“天帮忙”导致PM2.5浓度下降8.5%左右。

“今年在正常气象条件下,要保证空气质量同比不恶化,我们首先要通过“人努力”抵消去年“天帮忙”8.5%的下降比例,再加上今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3%,实际上今年空气质量改善任务为11%以上。”他进一步表示,所以综上来看,完成今年秋冬空气质量改善目标3%任务相当艰巨,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依然很大。

还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气象条件相对不利。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12月至明年2月,京津冀地区、汾渭平原气温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可能要偏高1-2摄氏度,降水量偏低两成,大气扩散条件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差。

“往后降低1微克都越来越困难”

此外,刘友宾还指出秋冬季目标(2018年10月-2019年3月)与年度目标有关系,但不完全相同,不存在替代关系,各地需在完成秋冬目标同时,保障实现年度目标。今年前期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为全年目标实现奠定了较好基础。

据他介绍,目前“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总体上超过时序进度。“虽然今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幅度较去年有所降低,但并未降低年度目标要求。”

“在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今后减排空间进一步收窄,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这些结构优化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效果也不可能立即显现。”刘友宾表示,要充分认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往后降低1微克都越来越困难。

除此之外,为确保目标按期完成,《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强化治本之策,立足结构优化调整,着力建立污染减排长效机制;二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对地方和企业差别化指导;三是严禁各地采取“一刀切”方式,严格依法依规,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今日话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