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此次疫情国内一定时期内的全面停工停产,让世界车企见识到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了车企没有备用零部件供应的尴尬。汽车零部件“零库存”模式这种模式兴起于日系车企,尤其是丰田更是业界表率,此后全球车企纷纷效仿,如今中国不少车企也在学习“零库存”模式、“准时生产”的生产模式。

疫情之下,人们都预见到了这段期间国内汽车销售终端的惨淡,但是恐怕很多人都没想到,在汽车制造端同样遭遇恶劣困境。而由于中国“世界工厂”的定位,此次疫情给汽车制造端带来的影响更是波及全球,影响更为广大。

这一点,值得全球车企反思了。

路虎手提箱运货 韩国车企部分停工

当我们说起疫情期间汽车行业停产停工,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都是吉利、长城、一汽、上汽等国内主机厂,但其实这些车企之外国内还有一大批的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而这些企业的的停产才更是直接影响了世界汽车行业。

一直以来,中国生产的零部件被用于世界各地组装的数百万辆汽车,而湖北省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运输的主要枢纽。当疫情突然来袭,没有了中国汽车零配件充足供应,无论是否受到疫情的直接冲击,全球车企很多都陷入了生产困境之中。

比如捷豹路虎,就深受零部件供应不足的困扰。尽管捷豹路虎CEO拉尔夫-斯佩斯称,该公司在中国的工厂将于2月24日恢复生产,但是对于其在英国的工厂,捷豹路虎表示只能将中国生产的零部件装在手提箱中空运至英国,以维持生产,但预计这些零部件可能在两周后就会耗尽。

此外,由于中国的汽车整体电路系统的汽车线束(装配电路板)等零部件供应不足,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的蔚山工厂、牙山工厂都有面临再次停产的可能,起亚汽车也决定将位于韩国本土京畿道光明工厂及光州第三工厂的停工时间,延长至21日。

虽然中国及时的复工复产,让生产的汽车线束零部件正陆续供应到工厂,但由于汽车线束零部件供应量暂且不够充分,现代等车企决定弹性安排各工厂的开工时间。

除了国外的汽车工厂,国内的汽车制造厂同样也被零部件停产所影响。前不久,北京奔驰宣称疫情导致奔驰停产每天4亿元经济损失,请求天津政府希望准许19家北京奔驰供应商在2月10日复工提供零部件。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奔驰在北京的生产工作已经重启,正逐步恢复产能和销售。

疫情之下,全球诸多车企因此停产或面临停产危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厂停产的威力可见一斑。

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超过1.3万家。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出口额一直保持在600亿美元以上,占全部汽车产品出口比例的75%以上。韩国进口汽车线束中有87%产自中国,日本2019年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达3285亿日元。规模如此之大、占比如此之高,难怪中国汽车零部件遭遇疫情停工,会给世界车企带来如此多的麻烦了。

所幸,随着中国全面复工速度的加快、规模的扩大,汽车零部件危机将在数周内得到缓解,但是由此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期间暴露的问题也是值得深思的。

车企该反思“零库存”模式

尽管此次疫情国内一定时期内的全面停工停产,让世界车企见识到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了车企没有备用零部件供应的尴尬。

很多人据此担心,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将会受到其他国家同行的竞争或者取代,其实目前大可不必担心。受益于我国的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日益严苛的生产标准,像中国零部件这样物美价廉的替代品暂时还找不到,中国零部件工厂暂时应该不用担心,等到全面复工相信一定能重新夺回市场。

而相比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实这次疫情过后真正应该反思的,反而应该是车企自身。

一直以来,受益于全球成熟的供应链,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实行零部件的“零库存”模式。所谓“零库存”模式,即车企不会提前采购、储存零部件,而只在需要零部件时才会订购。

车企零部件“零库存”模式优势很大,一方面减少了存在库房中带来的一系列成本,比如库房建设费、租用费、管理费等相关费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降低了零部件的库存积压的成本费用,大规模降低了资金占用量,车企将有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

汽车零部件“零库存”模式这种模式兴起于日系车企,尤其是丰田更是业界表率,此后全球车企纷纷效仿,如今中国不少车企也在学习“零库存”模式、“准时生产”的生产模式。

但是汽车零部件“零库存”模式下要求也很高,一方面需要完善的物流系统,另一方面就是需要零部件成熟稳定的供应链。“零库存”虽然给全球车企带来成本等优势,但一旦零部件供应商受天灾人祸或其他突发事情影响,汽车整车厂的生产很可能因此而暂时停滞。

其实,“零库存”模式让车企手忙脚乱不止一次了。

2017年宝马宣布,由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一时未能按时提供转向部件,导致宝马1系、宝马2系、宝马3系和宝马4系车型近期生产受限,宝马在德国、中国和南非的工厂受到影响,被迫停产、限产。

而博世之所以无法按时提供转向部件,而是由于其上游供应商未能按时提供转向壳体才导致断货。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博世收购了上游供应商,抓紧供应转向零部件,宝马才得以复产。

此外,率先采用“零库存的丰田同样也曾遭遇汽车零部件告急带来的困扰。2016年因受熊本地震冲击,导致丰田子公司爱信精机株式会社在内的诸多供货商在采购供货环节遇到困难,丰田一度停产。

从上游工厂停产到地震再到病毒传播,零部件供应不及时的原因有各种,但是停工的影响顺着生产链条从上游传递到下游,各大车企强调的零部件“零库存”制度最终将其“引爆”,导致各大车企被迫停产停工,损失严重。

而如今疫情给众多车企提了个醒——是时候打破车企内部零部件“零库存”模式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经历过了疫情带来的全球冲击,希望车企能够重新整理那些早已荒废的库房,并最少储备一个月生产所需的零部件,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带来的影响,这才是疫情带给车企的积极意义。

你说呢?

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由车314汽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私信我们,我们将竭诚为你解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