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間距LED顯示產品的創新,主體有兩個方向:第一是越來越小的間距指標;第二是採用COB技術提升顯示效果和防護性。但是,隨着mini-LED技術進入市場化階段,2019年以上兩個創新目標似乎可以“一步到位了”。

神奇的四合一mini-LED技術012018年下半年以來,國內衆多頭部小間距LED顯示品牌,紛紛推出mini-LED技術的新產品。這讓四合一mini-LED燈珠技術悄然成爲“一匹大黑馬”:

傳統的表貼LED顯示屏工藝,需要採用迴流焊技術,這對於LED晶體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成爲壞點率控制的瓶頸。同時,表貼工藝獨立操作每一個像素燈珠,在更小的間距指標產品上“工作量幾何級數增長”,顯著影響了產品的經濟性和超小間距產品的市場開發。對於,表貼技術的成品屏幕而言,產品顯示的像素顆粒化也更爲明顯,這成爲顯示效果上的顯著不足。

不過,表貼技術也有她的優勢:例如,單位燈珠處理的成本低、缺陷燈珠的修復簡單、行業技術儲備充分,能夠形成穩定可靠的供給等等。

相對於表貼技術而言COB工藝的LED屏,能夠徹底解決顯示像素顆粒化的問題,也有利於利用其獨特封裝結構實現更高的產品“堅固性”。製造過程不採用迴流焊的工藝,也對產品穩定性有一定幫助。更爲重要的是,直接從晶圓裂片、封裝成顯示模組的高集成度,讓COB產品比較適合超小間距產品的研發。

但是,沒有完美的技術,COB的優勢固然明顯,卻也抗不過“巨量轉移”技術的難度和成本劣勢:即,將少則數百、多則數萬的LED晶體顆粒一次性封裝在一個基礎結構中,這種技術的難度更高、且一旦出現局部壞燈難以修復。COB的劣勢是技術難度和成本,這就決定了這種技術在很多成本敏感性產品上“難以”承擔重任。

相對於以上兩個傳統技術而言,四合一mini-LED可謂是一種“集衆家之常”的技術。一方面,四個像素組封裝在一個燈珠結構中,具有COB產品的顯示性能和堅固性優勢,又避免了“巨量轉移”的困難;另一方面,終端屏幕採用常規焊接工藝,繼承了表貼技術的低成本、成熟性、單一壞燈易於維護的優勢。

更爲重要的是,四合一的像素封裝,降低了“超小間距LED顯示屏”單位面積上的“焊接作業規模”,並結合採用尺寸更小的mini-LED晶體顆粒,更爲適合“越來越小”的間距指標追求——即便是在大一些間距的產品上,四合一封裝也具有理論上“終端成型”工藝簡潔、成本低的優勢。

“四合一mini-LED技術是對COB與表貼技術優勢的整合,可以說是一個獨特而精巧的創新。”行業專家指出,mini-LED顯示大屏能夠快速成功走向市場,四合一方案“當立頭功”。

LED顯示進入mini時代的需求特徵02

mini-LED一直是LED顯示產業研究的熱點,包括作爲液晶顯示背光源應用、作爲獨立顯示屏器件應用和作爲LED工程大屏的基礎組件應用三個方向。在小間距LED顯示上,mini-LED的率先落地,則已經成爲mini-LED商業化的標誌。

從市場需求看,小間距LED顯示屏普遍應用於室內,對單一像素亮度需求並不高,1000-1500流明基本上是顯示屏亮度“上限”。同時,越是間距小、單位面積像素多的高端產品,越是不需要“單一像素的高發光能力”:“室外顯示屏需要像素足夠亮,克服陽光和觀看距離的問題;室內則恰恰相反——需要高灰度、低亮度,適應室內光線和近距離觀看的特點”,行業專家如此表示。

而採用mini尺寸的LED晶體,是實現在亮度得到很好的控制下,保持最佳灰度效果的“理想技術方案”。同時,更小尺寸的LED晶體也有利於:1.提供更小的像素間距、2.降低LED晶圓材料的成本。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mini-LED的優勢“不僅僅是更小的間距”,尤其是結合了COB技術的四合一封裝等新工藝後,其“應用價值”幾乎是“全部室內屏”的通用需求。也正因如此,行業人士認爲,室內LED顯示將全面走向mini-LED時代,包括P0.9-P2.5等間距的產品,都有對“mini-LED”的需求。

例如,如果用於P1.8的小間距LED顯示屏,四合一mini-LED產品的終端燈珠“集成工藝量”降低、低亮度下灰度效果更好、畫面顆粒感顯著下降、屏幕可靠性增強——“其實,mini-LED是否有意義應用於P0.5間距的大屏幕,還有待市場驗證;但比較而言,在P1.5-p2.0這樣稍大一些的間距上,mini-LED技術的價值已經非常直觀”,行業人士如此評價“mini-LED的通喫性”。

實際上,小間距LED顯示產業採用更小的LED晶體尺寸是“大勢所趨”:四合一封裝技術,則突破性的讓“mini-LED”時代加速到來。在目前主流小間距LED實現了P0.9-p1.2間距指標的背景下,小間距LED大屏工程的“技術創新”重點很可能已經不是“更小的間距”(工程大屏的畫面尺度和觀看距離,決定了其最像素間距持續縮小的需求有限);而是轉移到“更好的畫面質量和可靠性”。後者恰是mini-LED的主要優勢之一。

加大新型燈珠供給,LED上下游產業鏈有共識03

COB的成本讓市場意識到這種技術的普及速度不會很快。那麼,mini-LED技術會不會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呢?

從上游封裝企業看,四合一的mini-LED架構,提升了企業附加值、也增加了技術難度。不過相比較傳統COB的巨量轉移技術而言,四合一mini-LED的難度變化有限,具有“普及化”的可能。甚至,未來渴望出現“N合一”的更多封裝規格產品,進一步提升封裝端LED燈珠集成度。同時,近年來,LED上游行業一直面臨“潛在危急”:比如,全球照明市場增幅下降;OLED對液晶替代,導致背光源市場存在萎縮的可能等,這也讓LED上游廠商有足夠意願加大新的產能消耗市場的開拓和基礎創新。

從下游終端企業的角度看,小間距LED行業不是一個“巨頭壟斷格局”。太多的企業百花齊放,導致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廠商也有意願應用更好的技術和產品,實現競爭力的提升。如果進一步考慮到,受到“實際屏幕尺寸和觀看距離影響”,小間距市場的間距競爭已經告一段落、COB產品的成本卡住了普及大門,mini-LED就將成爲“顯示效果”之爭的重要武器。

同時,mini-LED小間距LED也渴望開拓更多的應用場景:例如廠商在展示的時候,四合一mini-LED的COB封裝特性表現出“高度可靠性”。這將爲更小間距產品在租賃市場、在公衆暴露性場合的應用拓展空間。“mini-LED與四合一COB等的結合是‘高檔小間距LED屏’適應完全公衆場景應用的重要技術保障,”行業專家如此表示。

綜上所述,一個核心技術進步:mini-LED;一個核心架構方案:四合一燈珠;多個核心效果價值:可靠性、低亮度下的高灰度效果、克服像素顆粒化現象、更小的間距……等等,這些創新和優勢讓mini-LED技術帶領小間距LED顯示產業躍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搶佔mini-LED的制高點將是2019年LED行業從封裝到顯示終端廠商的共同追求。

本文來源於投影時代,ISVE智慧顯示微信公衆號獲得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lxk_sk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