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概況

1.1項目背景

倉儲管理在企業管理中佔據着核心地位,而傳統的倉儲管理,一般又依賴於一個非自動化的,以紙質文件爲基礎的系統與人工記憶相結合來實現倉儲管理。這種方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出錯,使得貨物倉儲環節效率低下,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爲了彌補傳統倉儲管理系統的缺點,我們將運用高效的物聯網技術,採用物品賦碼來實現物聯網電子化管理,從而解決傳統的倉儲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如:進出庫人員操作混亂、手工錄入數據的誤差性、庫存報告不及時、倉庫貨品屬性不清晰、堆放混亂、盤點不準確等。

1.2市場趨勢

伴隨着當今信息管理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和條碼、RFID技術的飛速發展,全自動、數字化、實時化的倉儲管理時代已經到來。越來越多的技術應用比如:條碼、無線通信技術及RFID等相關技術也逐漸應用在倉儲生產的各個環節。同時作爲一家存在於物聯網時代的銅製造工廠,對於原材料的智能化管控也是至關重要的。

1.3項目目標

我們將到場貨物集中放置在一定的場所,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管理,並且實現高效準確的出入庫操作,在保證基本效率的前提下,及時的將貨物更新情況實時傳輸及同步到後臺服務器上,確保任何直系相關管理人員能夠通過後臺查閱瞭解貨物的實時動態,含出入庫記錄操作人員信息等。

在貨物存儲時要達到信息的時效和精準化,勞動力和設備要達到最大程度和最有效的利用,貨物能夠方便的存取,在需要時能夠做到快速的定位,從最大程度上節省人力資源消耗,避免人爲因素導致錯誤的發生。

2解決方案概述

2.1入庫方案整體描述

在貨物到場後,工人先將RFID電子標籤逐一貼在單個物品上,貼好標籤的物品由裝卸工具經由RFID閱讀器與天線組成的通道進行稱重、入庫,RFID設備自動獲取入庫數量、重量並記錄於系統,同時形成訂單數據關聯,然後通過計算機倉儲管理信息系統運算出庫位(或人工在一開始對該批入庫指定庫位經由手持機掃描庫位標籤錄入庫位,實現物品定位)。

智能倉儲管理解決方案

2.2入庫方案實施描述

在倉庫的門口部署RFID固定式讀寫器,同時根據現場環境進行射頻規劃,比如可以安裝上下左右四個天線,保證RFID電子標籤不被漏讀。

接到待入庫清單後,按照企業要求將產品進行入庫,當RFID電子標籤(超高頻)進入RFID固定式讀寫器的電磁波範圍內會主動激活,然後RFID電子標籤與RFID固定式讀寫器進行通信,當採集RFID標籤完成後,會與入庫單進行比對,覈對貨物數量及型號是否正確,如有錯漏進行人工處理,最後將貨物運送到指定的位置,按照規則進行擺放。RFID在倉庫管理應用中最主要的優勢非接觸式遠距離識別,且能夠批量讀取,提高效率與準確性。

智能倉儲管理解決方案

通過系統收集錄入,倉庫中每一種物品的位置、數量、重量、規格型號、經手人等都可以在倉儲後臺軟件中一目瞭然地顯示出來,實現了倉儲狀態的可視化。完成入庫操作後,後臺自動生成入庫產品數據表,記錄入庫原材料的名稱、種類、入庫時間、入庫批次、入庫重量、入庫數量、入庫經辦人、存放位置等信息,以便查詢溯源。

2.3出庫方案整體描述

生產部門根據實際要求從倉庫提取原料,在系統後臺提交提貨需求,根據入庫時間,先進先出原則,後臺自動生成待出庫清單,系統同步發送到倉庫管理員的手持機上,倉管員覈對信息安排裝卸人員執行對應產品出庫。

裝卸人員提貨經過出口閘,出口閘RFID閱讀器讀取貨物標籤獲取出庫信息,並覈實出貨產品與待出庫單中列出產品批號與庫位是否一致。

出庫完畢後,倉儲終端提示出庫詳細供倉庫管理員確認,並自動更新資料到數據庫,生成電子出庫單。包含:出庫物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領取人、經手人、出庫時間等信息。

2.4出庫方案實施描述

根據提貨的計劃,出庫的貨物進行分揀處理,並進行出庫管理。如果出庫數量較多時,將貨物呈批推到倉庫門口,利用固定式讀寫器與標籤通信,對出庫的貨物的RFID電子標籤採集,檢查是否與計劃出庫貨物對應,如有錯誤,儘快的人工處理。對於少量的貨物,可以使用RFID手持式終端進行RFID電子標籤的信息採集(手持掃描槍或RFID平板電腦),出現錯誤時,會發出警報,工作人員應該及時的處理,最後把數據發送到管理中心更新數據庫完成出庫。

智能倉儲管理解決方案

裝卸人員接到出貨指令,到指定貨位取貨物。取貨前裝卸人員手持機可再次確認貨物準確性,然後將貨物推至出庫口,出庫口讀寫器讀取貨物標籤信息是否與待出庫單一致,二次校驗無誤即可出庫,並生成出庫單。

2.5硬件平臺

倉儲管理系統主要的硬件設備包括:UHF固定式讀寫器、手持式讀寫器、電子標籤、應用PC、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等。

以單個倉庫爲單位,倉庫出入管理可以採用固定式讀寫器來管理、倉庫物品的定位等可以採用手持式讀寫器來管理。

電子標籤作爲標示倉庫貨物的唯一標誌,在貼放時要特別注意。應爲標籤的貼放直接關係到讀寫器天線的安裝方式和標籤讀寫效果。爲了獲得最佳的讀寫效果,讀寫器的極化方向要與標籤的極化方向一致。

整個過程,手持終端通過WIFI網絡來完成數據交互。操作人員通過手持機讀取到物資上的電子標籤,電子標籤的信息顯示在顯示屏上。手持機通過WIFI無線網絡將標籤信息上傳到無線 AP,無線 AP 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將數據上傳到後臺 PC,PC 通過無線網絡與後臺服務器進行數據交互,從而實現貨物倉儲過程中的高效精準及智能化。

智能倉儲管理解決方案

3整體優勢分析

在整個RFID倉庫管理運營中,RFID遠距離識別、大批量讀取以及準確性,應用到倉庫管理的出庫、入庫、倉儲管理等過程中,利用RFID的特性,改變傳統的庫存管理方式,智能採集的數據經過分析處理,實時獲取數據信息,提高業務的效率,並能將企業的投資價值最大化,節省人力資源,給企業帶來一種全新高效的倉庫管理方式。

3.1、提高效率

利用RFID技術在入庫、出庫、盤點過程中自動識別,提高倉庫核心業務管理的效率。

3.2、減少人力

相對於傳統的方式記錄、掃描、盤點等人工動作,能夠減少人員需求,節省人力成本。

3.3、節省成本

增加資源利用率,減少操作的複雜性,並提高了客戶響應速度,降低總體的運營成本。

3.4、精益管理

改善經營管理,避免了人工採集錯誤的出現,提高業務處理準確性,滿足企業精益化的要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