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的亞馬遜、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其他公司競相進入軌道,向地球上最偏遠的地方提供互聯網服務,這些企業已要求美國監管機構允許他們運營提供互聯網服務的人造衛星羣。不過這輪基於太空的衛星互聯網新浪潮仍面臨着障礙:啓動投入資金高昂,技術複雜,還可能會產生太空垃圾。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2018年底全球過半人口已經接入了互聯網,這也是世界互聯網的一個里程碑,但這一數據同時表示,仍有超過30億居住在欠發達地區和人口稀少地區的人們難以負擔上網成本。目前,世界上的互聯網數據主要依靠光纜傳輸,而光纜鋪設成本高、覆蓋範圍有限,尤其在山地或海島等地區鋪設光纜更爲困難。與地下或海底光纜相比,通信衛星覆蓋範圍廣、建設不受地面條件限制,其中低軌通信衛星成本低廉、技術更新速度快、通信延遲低,因此OneWeb、Telesat、SpaceX、波音等公司紛紛提出低軌通信衛星星座計劃。

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發布的頻率資源申請信息,目前申請進入美國市場的低軌衛星通信星座計劃就已經有十多個,這些公司大部分表示在五年內推出自己的第一代星座系統,可謂洶湧的熱潮。SpaceX在2015年宣佈啓動"星鏈計劃",計劃將4425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上運行,組成通信網絡。SpaceX還申請將7518顆衛星送入距離地面更近的近地軌道,二者共同"在太空中重建互聯網"。而"福布斯富豪榜"首位、亞馬遜公司首席執行官傑夫·貝索斯也在稍早時間聲稱將藉助旗下太空企業——藍色起源公司,發射3236顆衛星進入近地軌道,提供覆蓋全球絕大多數人口的高速互聯網服務。

但是這樣一場看起來堪稱互聯網革命的新浪潮,仍然存在着很多現實障礙。首先面臨的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據SpaceX的一名高管預測,部署一組微型衛星將耗資100億美元;亞馬遜的貝索斯預計,亞馬遜的衛星互聯網業務將耗資"數十億美元"。而專家則認爲除非設備成本下降,否則就不可能有可行的大規模服務,因爲偏遠、落後地區的人們可能更加無法承擔這樣的網費。所以到頭來,這一股熱潮只是無用功,留下一堆太空垃圾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