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陽信縣魯棣路氏白玉正宗老豆腐第60家店在陽信實驗小學門口悄然開業,“豆腐西施” 路香燕、宋玉紅告訴記者,這是她倆一年多來開的第60家魯棣路氏白玉正宗老豆腐店,培養了50多個小老闆,帶動了300多人就業。

路香燕,生於1983年,是陽信縣金陽辦事處路家村人,陽信職業中專畢業後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老闆雖然對她很器重,但從小要強的她心中早卻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有一天要打造自己的一番天地,自己當老闆。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同樣懷揣老闆夢的夥伴宋玉紅,共同的理想,讓她們達成了共識,要創造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因有她們在餐飲業多年打工的經驗,第一次創業選擇了餐飲業,在陽信一大型超市經營了一家餐飲,因爲經驗不足、職員素質等原因,最後以失敗告終。

雖然第一次創業失敗,但是她們對創業沒失去信心,爲了積累創業資金,又踏上了打工的歷程,打工過程中,她們看到企業很有前途,她們雙雙投入了股份和心血,想把這份事業做的風生水起,做大做強,可是由於人心的變化和合作的不到位,讓她們的事業又一次血本無歸…

雖然她們兩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但也更鍛鍊了她們的心智,更重要的是結識了許多支持她們、鼓勵她們的朋友,讓她們對創業始終沒有失去信心,讓她們更堅定了一個信念,就是必須有自己創立的事業。

通過多方考察和論證,她們瞄準了陽信祖傳的的老豆腐,投資不大,老少皆宜,客流量大,地域限制小。她們於是一致決定從老豆腐做起。就這樣,她們開始籌備資金,開始啓航,又開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創業。她們姐妹倆互相鼓勵,互相扶持,優勢互補,2017年8月她們屬於自己的第一家老豆腐店開業了。

路香燕告訴記者,陽信漢代已有做老豆腐記載,經歷千年的經營,陽信老豆腐製作技術越加獨到,有詩讚 “雲膚花貌認參差,已是拋書睡起時,果似佳人稱半老,猶堪搔首弄風姿”。意思就是說:“老豆腐較豆腐腦稍硬,形狀則相同。豆腐腦如妙齡少女,老豆腐則似半老佳人,”可謂詼諧。據記載,傳統的陽信老豆腐的製作選豆、選水、濾漿、製劑(堅持不用石膏)、製漿、點腦,這個工序幾乎各地一樣,陽信老豆腐的獨到之處在於:水,必須是取黃河之水,當然,必須要用滷水點豆腐,湯也是多種中藥材配製熬得,這最重要,也是其他地方無法做到的。

她們由於不斷的的在創新,不斷找專業豆腐老師的指點,既美味又不失口感,得到了廣大顧客的認可,每天顧客不斷,營業額迅速攀升,許多想創業的年輕人不斷加入她們的隊伍,現在她倆的路氏白玉豆腐店已有加盟店7家、學員店50多家,廣佈陽信、無棣、濱州、鄒平、沾化等周圍縣市以及30多個鄉鎮、小區等,她倆也註冊了自己的商標。

她們致富不忘彙報社會,在今年九九重陽節來臨之際,她們帶着豆腐腦、大餅等,爲信城老年服務中心的50多位老人老人們送上一份豐盛可口的午餐,得到老人的嘖嘖稱讚。路香燕、宋玉紅表示,她們將定期看望老人,免費提供老豆腐、大餅等,同時推出爲殘疾人、貧困兒童等弱勢羣體半價優惠措施,爲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翟成新 )數說三農 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