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網 今天

距離龍巖中心城區僅僅40公里的上杭縣蛟洋鎮雙髻山下,上蛟高速公路旁,有個小村秋竹村,和村名一樣富有詩意。

2009年拍攝的秋竹村村景 ▲

日前拍攝的秋竹村全景 ▲

村前田野金黃,小河彎彎,村裏的後龍山上風水林密佈,村民世世代代沿着山麓築屋而居,田野老屋,幾乎就是連城縣古村落培田的縮小版,人稱“小培田”。

日前無人機拍攝的秋竹村全景 ▲

秋竹村

秋竹村村民基本上姓華,現有200餘戶900多人。

每年清明節和冬至日村民都有做“包粄”的習俗 ▲

明朝末年,來自隔壁華家村的華氏17世祖文瑞公來到秋竹開基。

明清之際,秋竹是龍巖通往上杭的必經之路,商賈雲集,村裏還建有墟場豐頭墟。

美麗的村裏後龍山和風水樹 ▲

秋竹村村口風水樹紅葉初紅 ▲

清朝年間,秋竹華氏利用山上豐富的毛竹資源,大辦紙坊,並販運到潮州、廣州,由此發跡起家的不在少數。華氏先祖在村裏靠着後龍山建起了成片的古民居,這些青磚大屋,佈局嚴謹對稱,屋內雕樑畫棟,精美氣派,建築風格與連城縣、長汀縣等地汀州大屋如出一轍。

後龍山山麓老祠堂前的小門樓 ▲

目前,村裏還有青磚古民居七八座。

清代古民居“新屋下”

其中保存較爲完好的清代古民居“新屋下”,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共三進院落,15個廳12個天井,迄今已有250年曆史,是一座與培田古民居建築風格基本相同的客家“大宅門”。

從上到下依次爲:2009年、2014年和日前拍攝的“新屋下”

“新屋下”屋主是清朝乾隆初年的大紙商華樹財,是村裏成功的商人之一。

“新屋下”在改革開放前,還有十幾戶人居住,如今居民全部外遷,老屋缺乏有效的保護,搖搖欲墜。“新屋下”地靈人傑,這座老屋的華氏子孫,歷來讀書風氣濃厚,人才輩出。

“新屋下”正門 ▲

“新屋下”廂房 ▲

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這座老宅共走出26名大學生,如今大部分活躍在教育、文化等部門和經商行業。老宅已不再住人,但老屋依然是華氏族人的精神聖殿,秋竹村準備將其保護修繕,成爲蛟洋鎮旅遊休閒的寶地。

來源:閩西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