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叠人民币换张纸飞飞 像宝贝一样背在身上

黄雨收藏的红庙子股权证持有卡

黄雨收藏的红庙子股权证持有卡

1991年底

黄雨第一次来到红庙子街,见街边有三三两两的人围成一堆,手里拿着一张像营业执照一样的纸在晃。原来,这就是川盐化股权证,股权证上还附有身份证复印件。

1992年

红庙子日渐火爆,黄雨有时在街头1200元买了一手,走到另一街口时,就以1400元卖了,不到一刻钟就能赚200元。

1993年

股票市场正规化,黄雨手中还剩下的两手1000元购入的股权证,到相关机构托管后,变成了两张遗留下来的股权证持有卡。

收藏文物

红庙子股权证持有卡

收藏人

黄雨

成都资深股民

对于黄雨来说,一直藏在柜子里的两张股权证持有卡,便是她家里珍贵的“家庭文物”。

从1991年年底黄雨刚刚听说“红庙子”的股权证自由交易,到1992年股权证交易的初次尝试,再到后来赚到几千块钱的兴奋与激动,乃至“炒股”半年后的一次意外,导致她从红庙子赚到的钱又“回”到了红庙子……这两张股权证持有卡记录了黄雨如何与股票结缘,也开启了她长达26年的炒股生涯。

如今,当黄雨再次拿出这两张股权证持有卡,曾经的“红庙子”自发证券交易市场上,街上举着“股权证”的人潮、茶馆里满座讨论股票的股民、整整齐齐码在桌子上的现金等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犹豫

几千元换一张纸

万一没人接招不成了废纸?

位于成都市中心的红庙子长不过200余米,临街都是一些旧式铺面房,铺面房里大多都是住家户。平时这条街很清静。1992年年初,这条街出现了第一家证券行——四川省金融市场证券交易中心,从此,开始了一段不平常的岁月。

红庙子街上有一家茶馆,老成都人都喜欢去那里坐坐,聊聊天或打打牌。后来,成都一家钢管厂所属的公司发行了一种可转换债券,在红庙子街做柜台交易。这种新型金融品种引起了一些做国债的生意人的注意。于是,来茶馆的人越来越多,谈论的话题都是关于债券、价格、交易情况等,尤其是债券的升值问题。

黄雨厂里的一名技术人员,便是这诸多茶客中的一员。“他在茶馆里听到很多消息,回厂里上班时就跟我交流。我很感兴趣,就想着去红庙子看看。”

1991年年底,黄雨来到了红庙子街,刚一进街口,就见街边隔几米就有三三两两的人围成一堆,他们手里拿着一张像营业执照一样的纸在晃。原来,这就是川盐化股权证,股权证上还附有身份证复印件。他们在交谈川盐化股权证3000多元一手,一手为1000股。然后一边交钱,一边交换股票,如同菜市场买菜一般。

1992年春节刚过,黄雨听说红庙子的股权证涨了,便又去了红庙子,街边出现了三五个收购股权证的小桌。果然,川盐化股权证涨到了4元多一股,金路、天歌、乐电等股权证交易也开始热了。黄雨心动了,短短3个多月,川盐化就涨了30%。如果买一手,就赚1000多元,那是月工资的5倍啊!

然而,家里的3000多元可是她的全部积蓄。“拿去买这股权证,几千元钱就是一张纸,一叠人民币换一张纸飞飞,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万一没人接招,这不成了一张废纸?”黄雨犹豫了,最终没敢买。

尝试

冲动买了一手

赚到了“红庙子”的第一桶金

1992年3月,红庙子已聚集上百人,收购小摊发展到十多个,渐成集市。黄雨又从厂里技术人员处听到,来自深圳的大户们在红庙子市场大笔收购川盐化股票,已上升到7元多一股,金路、天歌和乐电也涨到了4元多一股。她很后悔,原本能赚到钱的机会给错失了。

随着红庙子股权证见风涨,黄雨估量着,自己的钱已买不到一手金路、天歌和乐电等热门股权证。但是,红庙子不断有新股发行,流入红庙子街交易的股权证品种也逐步增加,交易的股权证已近20种。当时,虽然股权证的规格不尽相同,但大多由印钞厂印制,水印等防伪措施齐全。

一个星期天,黄雨走到红庙子街口时,恰好看到有人正在卖一种叫“倍特”的股权证,周围好多人都在买,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股权证。那些人说,这个是才出来的股权证,价格比较低,往后会看涨。黄雨看见那些人争抢着用3000元钱买一手,琢磨着自己的钱正好可买一手,冲动之下,她拿出家里大半积蓄,买了一手倍特股权证。“当我把钱交给那人时,从那人手中拿到了一张像奖状样的纸,于是像宝贝一样放到军用书包里,背在身上。”

“什么?每手3800元?”第二个星期天,当黄雨再次来到红庙子的时候,她大吃了一惊。要知道,这才一个星期,就赚了800元,可是三四个月的工资呀!于是,黄雨立马学着别人的样子,拿出了自己的股权证,高高举起,最终以3800元的价格卖出。“在回家的路上,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赚到红庙子的第一桶金,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

刺激

当时像在做梦

“红庙子”这么好赚钱?

黄雨被红庙子股市深深吸引,每天都向往去激动人心的红庙子炒股。与此同时,红庙子的股票交易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红庙子“黑市”日渐火爆。那时经常有这样的消息,有人卖了一手票买了台大彩电,有人的股票已赚了上万元,这相当于普通人好几年的工资。黄雨有时在街头1200元买了一手,走到另一街口时,就以1400元卖了,不到一刻钟就能赚200元。

到了后来,红庙子股市发展出特有的市场模式和新现象。一些资金雄厚的大户雇人按指定价格在街边交易,并支付佣金。还出现了“票串串”,就是自己只有一两手票的本金,在街上穿来穿去,看到不熟悉红庙子行情的人,就以低价收他们的股权证,这叫“打兔”。随即,他们便以稍高的价卖出去,一天不间断地买卖,赚取差价。

不久,乐山、德阳、绵阳等地的股票都陆续来到红庙子,这里出现了罕见的原始炒股盛况。从一开始红庙子街的几个摊位,再到红庙子整条街道,最后扩展到红庙子十字路口的四条街道。最火爆的时候,每天有几万人来到红庙子交易股票、股权证。

随着股票市场的正规化,股权证开始需要在指定的金融机构托管和数字化管理,私自交易被规避。1993年,黄雨手中还剩下的两手1000元购入的股权证,到相关机构托管后,变成了两张遗留下来的股权证持有卡。曾红极一时的“红庙子”市场,经历迁址、截源、引导后,最后平稳关闭。

微观

从红庙子到证券交易所

经历了成都金融市场的演变

1993年,红庙子最终关闭了,然而黄雨却没有停下炒股的脚步。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上交所、深交所在成都设立营业部,黄雨又成了第一批进入证券交易所的股民。那时候,在证券交易所有一个大屏幕,黄雨一般是中午抽时间去,买点馒头或盒饭,坐在大厅里,看大屏幕股市的涨跌,实时掌握行情。那时候,股民们的喜怒哀乐,往往在证券交易所的大厅表现得淋漓尽致。“涨啦!涨啦!”只要股票一涨起来,证券交易所的大厅里就会响起一阵鼓掌欢呼声,就像是看球赛一样刺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两三台小电脑,一开始只能看,后来就可以自己进行股票交易,小电脑后面往往会排一个很长的队。于是,在大厅里就常常出现这样的对话,排在后面的人说:“你快一点嘛,我的股票涨起来了!”而前面的人,依然牢牢占住电脑说:“等等嘛,我还要再多买一些!”

进入21世纪,股票交易才渐渐发展成可以在家里,通过电脑、手机等便捷的方式进行购买、抛售等。2010年的时候,黄雨也终于开始使用电脑来炒股了。

作为老资格股民,黄雨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最早从红庙子入市后,我就经历了金融市场在成都的整个发展过程,感觉自己还是很幸运。”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郑鑫 摄影记者 陶轲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