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符合新冠肺炎出院標準的患者,出院時應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治療方案,掌握胰島素注射方法,提供相關醫療設備及耗材的信息(如胰島素筆、便攜式血糖儀),針對高低血糖識別、血糖監測等進行糖尿病教育。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容易發生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等,根據病情需立即予以補液、靜脈小劑量胰島素治療、預防及糾正電解質紊亂等緊急措施,具體處理原則可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鍾南山院士領銜的“新冠肺炎患者臨牀數據”研究覆蓋了截至1月29日,來自31個省級行政區的552家醫院,共計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這些患者合併最多的基礎疾病爲高血壓(164),其次爲糖尿病(81)。數據顯示,16.2%的糖尿病患者發生重症肺炎,26.9%的糖尿病患者進入重症監護病房,進行過氣管插管甚至死亡。

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糖尿病患者更易感染新冠肺炎;感染者如合併糖尿病,也更易發生重症感染及死亡。

爲什麼糖尿病患者更易感染新冠肺炎,且預後更差?

高血糖狀態可以導致白細胞和淋巴細胞數量的減少。我們都知道白細胞是人體與疾病鬥爭的“衛士”,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內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而淋巴細胞也是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是對抗外界感染和監控體內細胞變異的一線“士兵”。少了這兩大強將,身體的抵抗力就會大大減弱,病毒可以長驅直入。

其次非酶糖基化可以導致免疫球蛋白的失活。先介紹一下什麼是非酶糖基化。蛋白質和葡萄糖在體內發生非酶促反應形成糖基化產物,進而經過氧化、重排、交聯等過程,形成不可逆的非酶糖基化終產物。通俗而言,高血糖加速了非酶糖基化反應,導致蛋白質功能降低和老化,最終使免疫球蛋白失活。

就這樣,糖尿病患者對抗新冠病毒的能力大大降低。此外,感染期間病毒還可能破壞胰島,加速糖尿病病情進展,最終導致不良結局。

圖源網絡

如何指導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接診糖尿病患者時有哪些注意事項?權威指導來了,趕緊收藏!

預防篇

一、加強疾病治療和自我管理

1)堅持治療不停藥

按醫生要求持續治療和管理糖尿病,備齊藥物,按時、足量服藥,爭取達到滿意的血糖和血壓控制目標。

血糖:空腹血糖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7.0%

血壓: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0 mmHg;老年患者的血壓目標可適當放寬至收縮壓<150 mmHg,舒張壓<90 mmHg

2)減少去醫院次數

主動接受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治療管理,儘量減少去醫院的次數,降低感染機會。

已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接受管理的患者,儘量通過微信、電話、手機APP等方式,與管理醫生團隊保持聯絡,規範治療和管理糖尿病。

還沒有在社區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儘量與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繫,主動參加社區糖尿病患者管理,方便看藥、取藥、獲得諮詢和健康指導。 3)自我監測血糖和血壓

自我監測血糖和血壓,觀察病情變化,根據情況主動就近就醫。

及時就醫:血糖和血壓控制不滿意,或與平時相比,自感病情加重,及時聯繫社區醫生遠程調整用藥方案,如通過遠程調整效果欠佳,則應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條件下前往醫院就診。

緊急就醫:出現以下危急情況,及時聯繫社區醫生或立即去附近醫院就診。

血糖≥16.7 mmol/L或≤3.9 mmol/L

收縮壓≥180 mmHg和(或)舒張壓≥120 mmHg

意識或行爲改變、呼氣有爛蘋果樣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膚潮紅

持續性心動過速(心率>100次/分)

其他異常情況,如視力驟降、足部損傷或潰瘍等

二、重視生活方式管理 1)合理營養

每日主食200~400 g,全穀物、雜豆類佔1/3

餐餐有蔬菜,每日300~500 g,深色蔬菜佔1/2以上,其中綠色葉菜≥70%。血糖控制較好時,可在兩餐之間喫水果,每次在100~200 g左右

肉類食物以魚禽爲主,蛋類和畜肉適量喫,肥肉少喫,加工肉類儘量不喫

每餐定時定量。進餐順序應先喫蔬菜,再喫肉類,最後喫主食

保證充足飲水量,每天1500~2000 ml,多次少量,有效飲水,限制含糖飲料的攝入,不建議飲酒

食慾較差進食不足者,應適量補充複方維生素、礦物質等保健食品以保障營養素供給,提高免疫力

腎功能不足的患者,遵醫囑控制蛋白質攝入量

2)適量運動

每週至少150分鐘(如每週運動5天,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每週2次肌肉訓練,如深蹲、俯臥撐、舉啞鈴等

增加日常身體活動,減少靜坐時間

餐後60~90分鐘開始運動爲最佳

儘量居家運動,如戶外運動,避免與人羣接觸

血糖控制極差且伴有急性併發症或嚴重慢性併發症時,不應採取運動治療

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戒菸和避免暴露於二手煙,限酒,限鹽,作息規律,睡眠充足。

4)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情愉悅

正確對待疫情,重視但不緊張,以自娛自樂的方式,放鬆心情。 三、做好防護,規範就醫

1)減少就醫次數,必要時就近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取藥、獲得諮詢和健康指導。

2)就醫前電話瞭解就診醫院情況和就診流程,做好預約,儘可能減少在醫院的逗留時間。避免去發熱門診、急診等科室。

3)就醫過程人與人之間距離儘量保持1米以上。

4)外出就醫儘量走路或乘坐私家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在公衆場所時,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5)減少公衆場所公共物品的接觸;接觸公共場所物品後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從公共場所返回、飯前便後、咳嗽手捂後,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流動水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不用手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不隨地吐痰。

6)主動監測體溫和異常症狀,若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痠痛等可疑症狀時,立即告訴社區醫生,按要求到就近定點醫療機構及時就醫。

——中國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衆預防臨時指南之二十七(糖尿病篇)》

治療篇

一、入院評估

應檢測血糖和(或)糖化血紅蛋白,尿酮體;判斷髮生低血糖的風險程度;評估入院前糖尿病治療方案,年齡、是否存在其他器官功能不全及心腦血管疾病、營養狀態、進食等情況。應根據患者年齡、糖尿病病程、低血糖發生風險、新冠肺炎的臨牀分型等,制定不同的控制目標和治療策略。

二、控制目標

1)輕型和普通型患者,建議採取嚴格或一般控制目標

嚴格控制目標:空腹血糖4.4~6.1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6.1~7.8 mmol/L

一般控制目標:空腹血糖6.1~7.8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7.8~10.0 mmol/L

2)重型或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建議採取相對寬鬆的血糖控制目標寬鬆控制目標:空腹血糖7.8~10.0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7.8~13.9 mmol/L

三、治療策略

住院患者建議首選胰島素治療,輕型和普通型患者皮下注射胰島素,採用三短一長強化胰島素治療方案,基礎量可參考院外劑量或按0.1~0.2 U(kg·d)計算;餐時胰島素根據患者進餐情況及血糖監測結果調整。

重型或危重型患者持續靜脈胰島素輸注,根據血糖監測調整胰島素劑量。若存在嚴重糖代謝紊亂伴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應靜脈胰島素治療,同時積極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

部分臨牀情況較穩定、進食規律的患者,如血糖已達標,可繼續入院前口服降糖藥治療。低氧狀態下二甲雙胍有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風險,因此新冠肺炎合併糖尿病患者,伴有低氧時,建議暫停使用二甲雙胍。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容易發生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等,根據病情需立即予以補液、靜脈小劑量胰島素治療、預防及糾正電解質紊亂等緊急措施,具體處理原則可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爲加強營養支持,部分胃納欠佳的患者可適當延長靜脈胰島素治療,同時給予靜脈營養治療,待恢復正常飲食後,轉爲皮下胰島素治療。

四、藥物治療注意事項

如需加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可根據血糖監測情況相應調整降糖胰島素治療方案。部分抗病毒治療藥物(例如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可導致噁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如患者因進食量減少出現低血糖傾向,應酌情調整或減少降糖藥用量。住院期間應根據患者情況及用藥方案加強血糖監測,及時調整用藥。

目前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推薦的抗病毒藥物α-干擾素、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利巴韋林等,與口服降糖藥、胰島素等藥物間相互作用尚無報道。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治療期間,若患者同時服用同樣由CYP3A(細胞色素P4503A)代謝的藥物(例如鈣通道阻滯劑、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可導致合用藥物血漿濃度升高。糖尿病患者如同時服用控制血壓或調脂藥物,需注意監測。

五、出院與隨訪

符合新冠肺炎出院標準的患者,出院時應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治療方案,掌握胰島素注射方法,提供相關醫療設備及耗材的信息(如胰島素筆、便攜式血糖儀),針對高低血糖識別、血糖監測等進行糖尿病教育。出院1個月後內分泌科專科隨訪。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患者合併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管理建議》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 願你平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