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聖旨沒人僞造嗎?豈是一個“奉”字那麼簡單,別被忽悠了!

古代的聖旨沒人僞造嗎?豈是一個“奉”字那麼簡單,別被忽悠了!

經常看到古裝電視上有太監宣旨的鏡頭,場面隆重而莊嚴,百官叩首,隨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欽此!”前一段時間網間炒作聖旨上的一個“奉”字如何難?文章一直很火爆,小編也看了很多,其實何止一個字那麼簡單,今天與大家探討一番。

首先,古代有沒有假傳聖旨?

古代的聖旨沒人僞造嗎?豈是一個“奉”字那麼簡單,別被忽悠了!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秦朝趙高假傳聖旨害扶蘇,王安石與戚繼光計破假聖旨,鰲拜欲廢康熙假傳聖旨給九門提督,雍正改詔篡位說等等,古代的聖旨真真假假,現已無證可考。假聖旨之所以有市場,就跟假銀票一樣,有它自身的使用價值,甚至能夠改朝換代!

其次,爲何沒有人假造聖旨?

古代的聖旨沒人僞造嗎?豈是一個“奉”字那麼簡單,別被忽悠了!

一是聖旨製作非常難;二是聖旨頒發程序複雜;三是製造假聖旨如同謀逆,是十惡不赦,誅殺九族的罪行,不造反,沒人敢造假聖旨;四是即使有假聖旨出現,也沒人敢質疑,當然也很少有人能甄別聖旨的真僞。

再次,古代聖旨頒發手續如何?

古代的聖旨沒人僞造嗎?豈是一個“奉”字那麼簡單,別被忽悠了!

當皇帝下達指令後,會有專人來擬詔,然後經層層把關後,送到宰相審籤,再到到司禮監掌印太監處用璽。全部完成後,還要專門把這道聖旨做一個模板備份到檔案部門,以備將來查證。宣佈聖旨只是聖旨頒發的最後一道程序,而且傳聖旨的不是一人,而是一個團隊。

最後,聖旨製作到底有多難?

古代的聖旨沒人僞造嗎?豈是一個“奉”字那麼簡單,別被忽悠了!

一是製作材料罕見。一般採用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屬於皇家特供,民間無法購置,也不準私下販賣。二是製作程序複雜。聖旨製作需要十八道工序,每道完工需專人簽名,哪個環節出現了差錯,負責人輕則流放,重則砍頭,甚至會牽連家人。三是聖旨的長度。寬度爲33釐米,長度一般都在兩米以上,最長達到五六米,由六種不同深淺的黃色接在一起,拼接而成,宣一次旨大概需要兩到三人才可以完成,這也更加映證了聖旨的獨一無二。

古代的聖旨沒人僞造嗎?豈是一個“奉”字那麼簡單,別被忽悠了!

四是聖旨的種類繁多。根據官員的等級不同,聖旨的卷軸也不同,一品是玉軸、二品是黑犀牛角軸、三品是貼金軸、四五品是黑牛角軸,而聖旨的正面,五品以下官員用的是純白綾,五品以上官員用的是彩色聖旨。

古代的聖旨沒人僞造嗎?豈是一個“奉”字那麼簡單,別被忽悠了!

五是繡字暗記標識。聖旨兩邊邊緣繡制的龍的圖騰以及它下面的祥雲,每一樣的製作工程都十分繁複,根本無法複製模仿,此外還在“奉”字上做記號,它製作的時候,是根據祥雲的位置而定製,如同鈔票上的辨別暗紋,且這種刺繡技術一般人是無法學到的,爲了防止這些人員與外人勾結,他們一般會被皇家圈養起來。

古代的聖旨沒人僞造嗎?豈是一個“奉”字那麼簡單,別被忽悠了!

可見,古代的聖旨製作及頒發程序極其嚴謹複雜,比造假銀票要難得多,豈是一個“奉”字那麼簡單。除非挾天子以令諸侯,或所有權臣內外勾結,沆瀣一氣,否則要想造出假聖旨,那簡直難如登天!

古代的聖旨沒人僞造嗎?豈是一個“奉”字那麼簡單,別被忽悠了!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發表不同意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