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緩解工業原料的不足,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進口國外的固體廢料,隨着國內經濟的發展,固體廢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大,今年以前,我國消化了全世界超過 60% 的廢舊塑料,進口量最高時甚至接近6000萬噸,主要來自美國和歐洲,美國一半的固廢都向中國出口。

然而,我國在今年夏天宣佈禁止進口四大類24種固廢,這讓原本已經形成產業鏈的歐美廢品業陷入危機,各類垃圾堆放在垃圾場無處可去,各地資源回收成本上升,廢品公司找不到替代市場,倒閉的倒閉,裁員的裁員。

禁令頒佈後,美國廢品公司也瀕臨破產

對於美國廢品公司來說,失去中國這個最大進口國,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這些垃圾該去哪兒。有些美國公司找到了東南亞市場,開始瘋狂向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出口廢料,然而這些國家處理能力有限,需求量又低,導致美國只能以5美元的價格“賤賣”固廢,比去年的150美元價格暴跌了96%。

公司的收益下降也就算了,由於大量的固廢賣不出去,不少公司如今得自掏腰包處理以往會賣給中國的大量紙類和塑料垃圾,使得政府必須向資源回收公司支付每公噸40美元的處理費,同時居民也須多付3%的垃圾清潔費,讓清潔公司收垃圾。儘管如此,很多企業還是開始拒絕接受大多數塑料、玻璃和某些類型的廢紙,這讓美國大量垃圾得不到好的處理,只得堆放在垃圾場或者焚燒掩埋。

中企收購美國廢塑料處理廠

不管願不願意,美國企業必須要認識到,自行處理垃圾的時代已經到了。現在的美國廢料企業面臨着垃圾分類落後,原料品質低,技術水平差等問題。據廢料管理業者估計,美國出口至大陸的回收廢料中含20%的污染物,包括廚餘、泡水紙屑等,不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所佔比重遠遠高於中國要求的低於0.5%,不少企業甚至根本沒有這樣的技術。

而中國在頒佈“洋垃圾”禁令後,先整頓了一些有污染問題的企業,又取締了一批污染嚴重、羣衆反映強烈的非法加工利用小作坊、“散亂污”企業和集散地,環境問題得到了改善,也有利於我國回收業的資源整合。由於國內的固廢沒有進口稅,回收成本低,加之企業本身就有完善的回收體系,國內的回收利用率也將在未來有很大的提高。

爲了改善美國廢品公司的現狀,不少美國企業開始向中國學習,採用更加精細的垃圾分揀,以降低處理成本。同時,一些中國公司也選擇收購美國瀕臨倒閉的廢料處理工廠,將廢品處理成原材料之後再運往中國,這樣既可以用低價回收被賤賣的美國垃圾,又減少了我國國內的污染,何樂不爲呢?

關注【金十數據】,第一時間瞭解國內外財經大事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