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的学区房

  寄托了多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的心愿

  他们省吃俭用,花费大量心血

  只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长春一些名校周边

  网传图片

  But

  北京扔出重磅炸弹

  多校划片

  随着北京市2018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的发布,各区也陆续发布今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多区通过“多校划片”、“房产登记时间”、“六年一学位”等多项措施,严控“以房择校”,“学区房”难以对应单一名校。政策一出,有人庆幸,非学区房家庭子女也有机会入名校了;也有人焦虑,对学区房唱起了“凉凉”。

  去年6月30日开始,北京市朝阳区便开始试行多校划片政策,但实际的落地范围仅限于朝阳部分学区的个别学校。今年开始,北京施行多校划片政策的城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西城、海淀、东城是北京学区房三大热点区域,三区教委均在4月底公布的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中,不同程度地表示将逐步推进多校划片的幼升小入学方式。

  其实,多校划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区房的热度,但对于原本属于优质学校覆盖的学区家长来说,既得利益被重新分配,反对也就在所难免。不过,家长的反应也印证了一个事实:只要还有重点校、普通校之分,择校之风就很难避免,天价学区房也就没有真的“凉了”。

  很多人觉得,北京房价在政策公布之后会出现“跳水式”的下跌,但其实并!没!有!

  截止到目前

  北京6月二手房均价 54816 元/m

  北京5月二手房均价 54604 元/m

  北京4月二手房均价 54539 元/m

  不仅没跌,人家还涨了~

  一房不再对应一校 多校划片成趋势

  北京教育大区海淀区近日公布了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其中关于稳妥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是这样表述的:“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

  此前,北京其他几个区也公布了相应的入学政策。东城区也划定了多校划片的时间界限,今年3月30日后购房将多校划片。

  “六年一学位”城六区和通州基本覆盖

  在2018年入学政策中,多个区进一步明确了一套住房“六年一学位”的原则。此前,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已开始实施“六年一学位”政策,而从今年开始,通州区、东城区也将实施“六年一学位”政策。在有此项规定的城区,同一实际居住地址六年内只可为一名“幼升小”儿童提供入学资格(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

  东城区规定,凡年满6周岁(2012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具有东城区常住户口及东城区房屋产权证(监护人持有)的适龄儿童均需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登记入学。该区将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积极稳妥探索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机制。2018年起,东城区教委将对适龄儿童入学登记的实际居住地址及适龄儿童就读学校实施记录,自该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通州区也宣布从今年起实施“六年一学位”,适龄儿童入学登记的住房地址,自登记入学之年起,六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学位。

  海淀区有关部门在近日发布的“《海淀区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实施意见》相关问题解答”中进行详细回答。今年幼升小,海淀区继续对适龄儿童入学登记地址、就读学校实施记录,与2016年以来该地址入学信息进行比对。据了解,海淀区建立了统一的“六年一学位”自动识别系统,将2016年以来已经登记过的入学地址全部导入,2018年由系统自动研判。

  北京政策出台,其他城市还远吗?

  实际上,早在2015年11月,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就曾表示,教育部正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

  在更早之前的2015年4月,教育部曾点名24个重点大城市100%的公办小学、90%的公办初中要实现划片入学,热点小学、初中的招生普遍推行多校划片制度。

  这24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

  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发文称,“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统筹考虑过去片区划分和生源分布等情况,积极稳慎推进多校划片。”

  现在的教育政策很明显,就是让教育和房产脱钩。

  在“房住不炒”和“淡化学区房”这个大背景下,推进多校划片是大趋势,看起来,这个政策在全国推广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学区房,扛在谁身上的枷锁?

  近段时间,哈尔滨相继出台了两个教育新政,一个是香坊五校设置落户时限;一个是从201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学位紧张的初中或将只招符合“两个一致”政策的小学毕业生,也就是说,为孩子上小学买的学区房,对一些家长来说不能再轻易出手了。

  原本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抑制大班额的政策,却因为家长们的心态焦虑,引发了学区房价格的暴涨。据说,这是近三年来的最大一次“躁动”。但是,依旧挡不住购房者选购的热情。

  大多家长的想法就是有了学区房,孩子就可以上名校了,贵点也值了!

  为啥非要让孩子上名校?很多家长的心声是这样的:大家看中的不仅是教学条件,还有孩子的“圈子”,因为这样或许能帮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不管孩子学得咋样,总之作为父母都尽力了。

  最后建议:要想彻底淡化学区房,我们还得从观念上去认清教育的本质。学习之路,是一辈子,有人赢在了起跑线,却可能没跑完终点,而有人直到中学甚至大学才发力,作为父母,贵在为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跑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