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灾难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学术界一般认为,从上古到清末,中国自然灾害有四大多发群发期,夏禹群发期、两汉群发期、明清群发期、清末群发期。

所谓“多发、群发”,是指水灾、旱灾、蝗灾、疫灾、地震等各种自然、地质灾害等所谓“天灾”相对集中地出现,不包括战争、维稳等“人祸”引发的灾难。

而伴随这些灾害的,往往便是世界末日式的人类灾难。

说到世界末日话题,人们常会引用汉乐府《上邪》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来形容之。冬天打雷,夏天下雪,都属气候反常,为极端气候表现;而“天地合”,则是地质灾害地震、地裂所引发的人类灾难。

引发人类灾难首推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中,居于首位的是水灾和旱灾。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达5079年次。其中,水灾1013次,旱灾1022次,雹灾541次,风灾512次,蝗灾460次,疫灾254次,霜雪灾194次,地震686次,饥灾397次。

陈高佣主编《中国历代天灾人祸年表》涉灾范围更广泛,得出的数字更大: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达9697次,近万次;其中,水灾3459次,旱灾3504次。

事实上,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远不只学术上的统计,当大大超过。

据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专家赫治清分析,秦汉至明清,以水、旱为主的气象灾害发生次数不断增多,时间间隔不断缩短;在时间分布上具有3年、8年、11年、22年、40-50年等准周期性波动特点,有多次百年周期性大变化。

自然灾害的直接后果,便是人类的大死亡。

统计资料显示,仅从西汉初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死万人以上的重大气候灾害有144次;如果加上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灾害,至少在160次以上。其中,导致十万、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死亡的大灾害有20次以上;仅清代死亡千人以上灾害便有413次,共造成51351547人死亡。

中国最早夏禹灾难群发期,出现在前元前21世纪前后,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灾和地震。

当时是“宇宙大洪水”时期,“大禹治水”的神话即发生在这一群发期内。这一时期灾难的详情已无法描述和推测,目前有记录的,始于两汉灾难群发期。

《中国灾荒史》依《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正史所列资料统计,秦汉460年间,旱灾81次,水灾76次,地震68次,蝗灾50次,雹灾35次,风灾29次,霜雪灾9次,歉饥14次,疫灾13次,总计达375次,实际发生肯定远超此数。

(蝗灾)

两汉灾难,多集中在西汉末年和东汉时期,王莽所建新朝灾难尤多,水灾、旱灾、蝗灾、霜冻、雹灾、雪灾、地震轮番袭来,饥荒连连。

新朝从公元8年至23年,共历15年。这期间,可以说中国老百姓没过上一年好日子。

《汉书·王莽传》记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境内决口,洪水把清河郡以东几个郡都淹了。

(王莽画像)

起初王莽担心洪水淹了他元城县境内的祖坟,决定堵决口。后来看到洪水东流而去,没给祖坟所在的元城县境内带来威胁,便放弃筑堤治理,任由洪水泛滥,致兖豫平原为黄河水患所害长达60年之久,一直到东汉初年王景治河后,水患才减少。

水灾在王莽当政时,尚不算末日式灾难,最可怕的是蝗灾。王莽当了15年皇帝,有3年发生了严重的蝗灾:黄河决口那年始建三年、地皇二年、地皇三年。

地皇二年先发生秋蝗,年次接着发生夏蝗。蔽日蝗虫西行,连长安的皇宫内都爬满了,可想当年蝗灾的严重和可怕程度。

当年,好多关外灾民来京畿所在的关内地区逃荒,“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谁知,关内也在大闹饥荒,造成流民“饥死者十七八”。为了活命,甚至出现“人相食”的人间惨剧。其时边境上的士兵也一样,没有粮食吃时便吃人肉。

除了天灾,人祸也加重了灾情。当时王莽下令赈济灾民,但粮食都让大小负责官员贪污了。这些贪官还欺上瞒下,从街头买来精米饭和肉汁,拿进宫中给王莽看,说老百吃的都是这些食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