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大展

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大展”是中國民族博物館爲實現廣泛而具深度地收藏中國少數民族影像資料的使命與職責、爲構建一個完整系統的民族影像志圖片藏品體系而發起的。攝影大展秉持“在視覺深描中記錄歷史,在紀實影像中典藏記憶”的宗旨,力求多角度記錄我國各民族的真實生活樣貌,深層次呈現我國各民族的文化遺存與歷史變遷。

-精彩內容回顧 -

東鄉族人  張建

東鄉族是甘肅省特有少數民族。廣袤的黃土地滋養了東鄉族人的身體,世代傳唱的花兒豐富了東鄉族人的生活。東鄉族信奉伊斯蘭教,有自己的語言而無文字。東鄉族人生活在山大溝深、乾旱缺水的貧瘠地區。東鄉族自治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但勤勞、樸實、勇敢的東鄉族人與大自然一直進行着不屈不撓的抗爭。貧困中的尊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政府的幫扶,社會各界的關注,加上東鄉族羣衆的不懈努力,這一切都使東鄉族的經濟發展和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提高,孩子們的教育條件也有了很大改變。

崑崙山深處的阿勒瑪斯玉礦,19歲的麥麥吐爾遜和同伴要將玉石背到海拔四千米的地方,毛驢從這兒就上不來了   庫爾班江

和田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被稱爲中國的“國石”,隨着近年來市場上和田玉的需求增加,交易價格屢創新高,很多人因此一夜暴富,於是更多的人希望追隨這樣的夢想傳奇,帶着簡易的挖掘工具去採玉。

近年來,成羣結隊去採玉的人更是猶如趕集。無論是歷史悠久但路途遙遠且環境惡劣的崑崙山上的阿勒瑪斯玉礦,還是玉龍喀什河的老河牀上,都活躍着無數懷抱着發家致富夢想的挖玉人。

巴爾虎舞蹈演員  德戈金夫  

《新草原照相館》脫胎於作者另一組肖像作品——《草原照相館》。《新草原照相館》將拍攝範圍從一個家族擴大至一個地區,站在鏡頭前的除了巴爾虎蒙古支系,還包括布里亞特蒙古支系、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等。在這裏,“草原”一詞已不再是簡單地理意義的概念,而變成一種具有符號學涵義的抽象背景;“照相”這一行爲似乎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儀式感與象徵性。

八十年代,羔羊鄉運河段,十萬民工疏浚運河。  嚴新榮

千年運河流淌,百姓生生不息。2014年中國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華文化得以弘揚世界。具有近二千年歷史的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規模最大、里程最長且仍在使用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

李文仕, 1946年4月5日生。13歲時由母親在家中給她文面。雙眼下圓點組成3條橫線直到眼角,文的圓點又大又深,分佈在雙眼下邊,然後是兩排菱形,上下嘴脣上是圓點組成的斜線條,下巴上有兩個明顯的方形圖案和一排圓點,鼻樑上的文樣和別的文面女有點不一樣,大多數文面女鼻樑上的文樣是從一個半菱形開始,呈“V”字形,她的文樣是在倒三角形中多加了一條豎線, 更具美感。  楊學飛

文面,即在臉部刺上圖案。文面是獨龍族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在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中形成的民族傳統。文面的來源至今說法不一,專家學者也無定論,成了沒有被破譯的密碼。歸納起來,大體有五種說法,每一種說法都有反駁的聲音。文面女自己也說不清楚,因此成爲一個難解的謎。而《新唐書.南蠻傳下》記載:“雲南繳外五千裏,有文面濮......”新中國建立後,政府明確要求婦女不要再文面了,因此從1966年底,獨龍族婦女徹底告別文面。

“呼圖格沁”孕育於內蒙古赤峯市敖漢旗厚厚的黃土之下,成長於老哈河畔,是集歌舞、說唱、儺戲於一體的民間藝術。澀啞的長調、神祕的舞姿穿越二百年歲月的時空,成爲這片沖積平原上空不散的靈魂。  滕利明

“呼圖格沁”也稱“好德歌沁”,蒙古語爲“丑角”之意,因其帶有喜劇色彩的滑稽表演而得名。隨着時代發展,呼圖格沁已經由單一的求子文化向祈福文化轉變,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呼圖格沁”產生於清代嘉慶年間,世代口口相傳,連綿不斷,距今已有200年曆史,是一種集歌、舞、戲劇等多種元素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爲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所獨有,被專家稱爲“蒙古族戲劇的起源”。

山那邊  劉莉

俄亞大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這個深藏於大山之中的古老村落因地處偏遠,較少受到外界影響,因而依然保留着濃厚古樸的納西族習俗和東巴文化。

休息時還不忘抱抱孩子  石曉軍

花會,是家鄉春節傳統必備的喜聞樂見活動,並普及到家家戶戶男女老少,它讓春節氣氛更濃郁更祥和。

除了縣、鄉鎮聚集一起扭秧歌的宏大場面外,花會最溫馨的場景是各村秧歌隊身着綵衣、鑼鼓喧天,踏着歡快節拍手舞足蹈串鄉串戶來演出,各戶也用煙花炮竹和茶點來迎接。幕後鄉親們也是鼎立相助,幫忙化妝的、綁腿的、接送專場的等等,讓人興奮不已。

在長期勞動中,刀耕火種生產過程形成了男女配合十分默契的儀式化場景:20對男女一線排開,男的站在上方,用長長的一頭帶有尖尖三角鐵鏟的樹棍在地上戳出一個小坑,站在側下方的婦女就順勢把手中的種子撒入小坑。李志雄

《最後的刀耕火種》是對雲貴高原上今天已經消失了的刀耕火種生產方式的最後定格。

布朗族的刀耕火種農耕文化禮儀從一月開始,這時阿章就要開始忙了,他首先要算出今年輪到在哪塊“營旺” 耕作,然後在開始砍山之前要帶領村民在“農常”(“鬼房” 、“官廟” )舉行集體祈禱儀式,打卜算卦,以牛、豬、雞作祭品,意在孝敬鬼神,然後各家各戶就可以砍山了。砍樹時大家都遵守一個原則,即對大樹只修枝不砍伐,大部分的樹木在砍伐時要留出一定長度的樹樁,以利再生……

首次舉辦的哈尼文化旅遊節讓表演進入了田間地頭  耿雲生

哀牢山已是哈尼族的家園。在大山上開出無數梯田的同時,哈尼族也積澱了豐厚的農業文明智慧,開創了在我們今天視爲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循環經濟。他們的服飾、建築、節慶、婚喪嫁娶乃至飲食等等文化傳統,也都圍繞着梯田農耕形成並展開。哈尼梯田是與人的生命和生存真正相連的創造,那是能在厚重蒼茫的大山上自由飛翔的翅膀,那是澎湃在天地間的最原始渾厚的力量和氣場。只有造物主本尊,纔可能有這樣的手筆。在現代人爲各種困境焦頭爛額的時候,哈尼山民也許能夠提供一個支點、一個答案。

進入山谷就離下一個歇腳點近了  賽力克·木胡什

轉場是哈薩克牧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一年四季牧民大部分時間都在轉場中渡過,年復一年,週而復始。對牧民來說,無論是春季轉場還是冬季轉場都十分艱辛,困難重重。春季時,牲畜都很瘦弱,母羊正在產羔,天氣又多變;冬季時,不是大雪就是大風,牧民一路上喫不上一口熱飯,睡不上一宿好覺。因此,轉場成了人、牲畜和大自然的一場較量。

喫長席宴後葬禮即結束。人們大碗地喝酒,然後用樹葉將牛肉打包。先是婦女和兒童喫,最後是男子,不醉不歸。  熊亞平

白褲瑤主要分佈於貴州省荔波縣瑤山鄉,以及廣西南丹縣裏湖鄉,人口不足一萬,因其男子常年身着白色棉褲而得名。 

白褲瑤葬禮習俗非常獨特,一般爲“二次葬”。他們對死亡有着自己獨特的認識,有“死比生大”的說法,因而要舉辦隆重的葬禮。他們敲打銅鼓爲死者開路,砍殺耕牛讓它陪着死者到另一世界生活,長席宴上追憶死者,大碗喝酒……因此,白褲瑤葬禮又演變爲一項衆人蔘與的祭祖活動。

拉圖蘇和,1964年1月30日出生在達茂草原深處查干敖包蘇木(鄉鎮),從小跟隨父親學習養馬、馴馬、套馬、醫馬,賽馬.....1993年至2013年在各地區組織的大型那達慕大會上,經他訓練出的馬,在“走馬”和“快馬”比賽中已獲十多次冠軍。當地牧民給他一個“馬王”稱號。這匹馬叫“大耳朵”,經過他的馴養,5歲開始參賽,大小比賽爲蘇和拿到很多冠軍及獎勵,他也是蘇和最心愛的馬之一。  薛海亮

廢墟中的羌房,一戶羌族人家正按照羌族傳統殺年豬,準備醃製他們的食品——羌臘肉。  徐  獻

作者於2001年至今深入汶川、理縣、茂縣等羌族地區,用田野調查方式,通過鏡頭系統記錄羌人的居住環境、建築、宗教以及日常生活,拍攝有數萬張影像,試圖從人類學、社會學的視角,用影像呈現當下羌人的生存狀態、羌文化的傳承與變化。

雪山腳下的一家人  閆淑珍

帕米爾高原被稱爲"世界屋脊",雖是乾旱區,卻被成爲"萬水之源";地屬高寒荒漠,但又是塔吉克人心中的"世外桃源",還是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塔什庫爾乾地處帕米爾高原東部,境內是高山深谷強烈切割下的起伏羣山,雪峯羣立,聳入雲天,雪嶺冰峯之下的河流谷地上,既有連綿成片的草原,也有可供稼穡的土地,善良淳樸、熱情好客的塔吉克人長年生活在這片神聖而寂靜的土地上,克服着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過着半遊牧、半定居的農牧生活。

曬稻穀的夫妻  許雲華

傣族生活在西雙版納地區的盆地、河谷裏,大多信仰佛教。這一地區有上千個村寨,幾乎村村有佛寺、寨寨有僧侶。人們居住在佛寺旁邊,佛寺守望着人們的精神家園。他們經常到佛寺拜佛祈願;在佛寺旁邊互擺宴席,請求和自己有過結的鄉親諒解;人們遵循着古老的清規戒律、村規民約,內心平靜坦然;人們敬畏自然、敬畏生靈,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係達到了一種高度和諧的境界……

精心準備的曲目,不一定都受到聽衆的喜愛——沒有聽衆也精彩。  張景國

馬街書會是聞名全國的民間曲藝盛會。位於河南省寶豐縣城南5公里處的馬街村,是全國各地說唱藝人的“朝拜聖地”。時代發展到今天,許多傳統曲藝正悄然淡出現代人的視線;而馬街書會卻依然說唱高亢,熱鬧非凡……

正月十三是馬街書會的正會。爲了趕會期,全國各地的藝人從初八就開始趕往馬街村,早到者已情不自禁開場演出。這種大衆化的、接地氣的表演,絕無假唱。聽書者不需要門票,或自帶板凳馬紮,或席地而坐,或倚靠田間草垛,或長跪不起,或仰面籲天,聽到深情處,潸然淚下.....馬街書會吸引着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聽客,聽客最多時能達到十餘萬人。

等待交易的牲畜市場  舒和平

集市是山裏人生活中互通有無、交換商品必不可少的重要場所,也是交流感情和信息的主要平臺,而趕集對於身居大山深處的阿都彝人來說確是一件非常不易之事——由於路途遙遠、山路崎嶇,去一趟集市往返需要4、5個小時,但他們總會風雪無阻一如既往,因爲他們都懷揣着希望:集市上不僅僅能出售或購得商品,而且還能與他村親朋好友敘敘舊,拉拉家常,釋放自己的心懷,增進彼此的情感。所以他們對集市總是懷着一份美好的期待,盼望着、談論着、等待着集市期的到來……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