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列举一部戏捧红一堆人的例子,近几年有《步步惊心》,二十年前有《还珠格格》,如果时光倒流三十年,那一定非《顽主》莫属。从编剧王朔,到导演米家山,自《顽主》诞生后春风得意;主演葛优、梁天因此片走红,连女配角马晓晴都一举成名。

当年的影视剧全部都是主旋律,每部片子都有一个深刻的主题思想,而《顽主》正像它的名字一样,玩世不恭,“没有教育意义”。剧情围绕三个城市无业青年展开,他们开办了一家“替您排忧、替您解难、替您受过”的“3T”公司。在这个“主题”框架下,很多故事荒唐地展开了。梁天替窝囊老公挨老婆骂,葛优替别人约会女朋友,大谈特谈弗洛伊德,张国立为落魄小作家举办“3T文学奖”……

《顽主》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影像风格,这种风格影响了后来很多作品,从《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到《我爱我家》等,都多多少少带有《顽主》的影子。受影响最深的是冯小刚,他的《甲方乙方》完全沿袭了《顽主》的格局;2013年的《私人订制》更是直接向《顽主》致敬,连片中主人公葛优的名字都没换。冯小刚曾说过:“《顽主》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中国电影。”

一部《顽主》,影响深远。片中几个主创人员的成名之路也各不相同。《顽主》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但绝不是个一劳永逸的跳板。从《顽主》走出的人,有顺的,更有不顺的,他们的人生经历比电影更精彩……

王朔

“痞子”王朔红了

1988年同时上映了四部由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轮回》和《顽主》,导演米家山称1988年为“王朔年”。王朔1958年生于南京,很小就随父母迁居北京,成为地道的大院儿“新”北京人。母亲薛来凤是位医生,父亲王天羽是军委训练总监部(后改编制为总参军训部)军官教员。王朔儿时经常打架斗殴,甚至不止一次被抓进公安局。他还曾因他人诬陷,被关押了三个月。1976年高中毕业(事实上在高中时并没怎么上过课)参加海军。他回忆说:“吃的最大的苦是在新兵连。”高考恢复后,王朔毫不意外地落榜。“当时考上的都让人羡慕,觉得那是人尖儿,没考上那叫丢人。我再一次被甩出来了。”

1978年,20岁的王朔到部队仓库当卫生员,工作闲暇时写了第一篇小说《等待》。1980年他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工作了几个月,之后从部队复员进入北京医药公司工作。后从医药公司辞职,尝试经商,但不成功。1984年夏,王朔认识了即将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沈旭佳,两人结婚生下女儿王咪,后来离异。他曾为女儿写了一本书,却缺席了女儿的婚礼,好友陈丹青说他“怕扛不住”。

虽然王朔经商很不成功,但他的这一经历帮他养成了一种商人的眼光——“知道什么好卖”。也是基于此,他写出了《空中小姐》这篇真正开始引起公众注意的作品。从1986年开始,王朔陆续发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顽主》等作品,名字开始被愈来愈多的人熟悉,名气渐渐从北京扩大到北方,进而遍及整个大陆。他打破了中国作家以往一本正经的写作风格, 被称为“痞子文学”。

葛优、梁天和米家山

1990年,由王朔和郑晓龙策划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创造了当时收视率的最高纪录。一年后,由王朔担任主要策划的中国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再次造成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1992年《王朔文集》出版,开创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1994年,姜文把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炮而红。

关于王朔及其作品的争议一直没断过,近期权威机构评选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部小说”中,竟然一次也没提到王朔的名字,足见至今他仍被主流文学圈排除在外。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结论还是交给时间吧。王朔对许多名人有过言词激烈的批评,包括舒乙、金庸、张艺谋、李敖、于丹、余秋雨等。2007年,他的小说《我的千岁寒》被伦敦书屋以每字三美金的高价购买, 365万创下中国内地版税新高。

王朔和徐静雷的关系众所周知,王朔在徐静蕾眼中是“绝顶聪明的人”,而徐静雷也是王朔喜欢的那一款。徐老师说:“王朔是我的良师益友”;王老师就俩字儿:“红知”——红颜知己的意思。王朔在极少次接受采访时承认,他过去因为心理疾病而吸过毒,还坦白自己嫖过娼。对于王朔这个人的评价,或许他自己这句话说得最到位:“我骨子里是个传统的人,但事实上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严肃对待。”

“丑角”葛优火了

要说《顽主》后来最火的人,非葛优莫属。拍完《顽主》没过多久,他就因电影《过年》得到百花奖最佳男配角,两年之后,又碰上了那部大火的《编辑部的故事》。再之后,葛优搭档冯小刚,红遍大江南北。其实在《顽主》之前,葛优是个跑了十年龙套,人生几乎没什么大希望的普通青年。葛优1957年生于北京,父亲是著名演员葛存壮,母亲施文心是北影厂文学部编辑。19岁时葛优随父母去北京昌平县兴寿公社插队,因为身体单薄,被分去养猪。

恢复高考后,葛优也试着考大学。可从小调皮懒散学习差,什么也考不上,最后还是走了老爸的后门,考上了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考场作业是凭借他最擅长的生活经历改编的小品《喂猪》。

1985年,葛优拍了第一部电影《盛夏和她的未婚夫》,在里面演一个小配角。在那个流行浓眉大眼、英俊小生的年代,葛优这款类型,充其量演个匪兵甲、匪兵乙,真的没什么前途。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长处在哪儿,甚至能否端好演员这碗饭都是未知数。连葛存壮都笑称:“他注定要当猪倌的。”

命运偏偏就在这时候敞开了一扇窗。葛优人生中的第二部电影,就遇到了《顽主》。当年被米家山看上也颇有戏剧性,本来试戏的不是他,结果他的照片被导演偶然看到,强烈的个人特色吸引了米家山。《顽主》真的太适合葛优了,他身上那点儿气质全部都被剧情激活,消极散漫的表情,话不多但时常有金句,配上那张让人过目不忘的脸,葛优饰演的杨重成了整部电影中最出彩的一个人。

其实,拍《顽主》那一年,葛优还演了一部电影,阵容说出来都吓人,导演张艺谋,女主巩俐,配角王学圻、于荣光,电影名叫《代号美洲豹》。葛优演男一号大反派,一个冷静的劫机犯。那时候张艺谋已经凭借《老井》得了东京影帝,也凭着《红高粱》走出国门了。竟然拍了这部大败亏输的《代号美洲豹》,剧情胡编滥造不说,葛优演得反派弱不禁风,一点儿没有反派的样子。张艺谋后来都不想承认这是自己的作品,他也坦诚,是为了钱,硬着头皮拍的,27天就拍完了。不过当时张艺谋和巩俐正处于“蜜月期”,把心爱的女人拍得美美的,算是惟一的贡献吧!

从《顽主》开始,葛优身上就慢慢形成了一种亲切无害的风格——冷面热心,嘴损心软,有点小坏,反应慢半拍,心里特明白。这种气质让他释放了天性,也迎合了90年代影视剧市场——“正经”了那么多年,也该放松戏谑一下了。

很快,葛优就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凭借《编辑部的故事》拿下金鹰视帝,凭借电影《大撒把》得了金鸡影帝,用《活着》戛纳封神。和冯小刚的合作也一直延续着,他虽然也演过悲剧、正剧,可一直没有离开喜剧。从农场猪倌到票房定海神针,葛优成了中国影视圈独一无二的符号,成了一代巨星。

米家山和潘虹

忧郁潘虹离了

《顽主》里有得意的,也有失意的,比如影后潘虹,米家山的前妻。当时在《顽主》剧组里,潘虹是最大的腕儿了。他1981年就凭《杜十娘》第一次提名百花奖最佳女主角,1982年拍《人到中年》,成为金鸡百花双料影后,1985年的《末代皇后》让潘虹红到了海外。当年潘虹出席国际影展,都站在最中心,巩俐只能站她旁边。那时候,她就是中国电影女明星中的明星。

令潘虹失意的,是婚姻上的失败。潘虹24岁和米家山相识,但在拍完《顽主》的第二年,也就是1990年,他俩就离婚了。据潘虹的描述,离婚原因是她为了事业,和米家山聚少离多。米家山出身高干家庭,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不会那么拼,那么急迫于事业上的成就,潘虹从小命运多舛,深知奋斗改变人生的重要,两人的分歧在所难免。

人红难免事非多。早在1979年,潘虹应邀在杨延晋导演的影片《苦恼人的笑》中担任女主角,男主角是著名演员李志舆,拍片过程中潘虹与导演杨延晋传出绯闻,杨延晋妻子、同为演员的洪融把潘虹写给杨延晋的情书贴到上影厂大院里,潘虹当时的丈夫米家山还带人砸了杨延晋的家,这件事当时在上影厂闹得沸沸扬扬。

对于这桩婚姻,潘虹一直都心存愧疚。和米家山离婚后,潘虹一直没有再走进婚姻。她的事业运不错,一直有戏拍,但越活越自我,时不时会冒出一些惊人的话来。“我一辈子在乎米家山”“我是对米家山最好的女人”……(未完待续)本报记者 李子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