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视前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去世的消息令人震惊、叹惋!在留言网友中,很多是他的粉丝,曾经的《幸运52》和《非常6+1》给他们带去了无限的欢乐和美好记忆,然而,他们的咏哥却说走就走……

作为做传播的人,很多规律是能够预料的。比如,早就预料到昨天会有一众自媒体搬出曾经同样因为癌症走到生命尽头的播音员主持人。罗京、肖晓琳、方静,等等等等,公开报道显示,都是被癌症夺去了生命。一时间,小编有些恍惚,难道,播音员主持人是癌症高发群体?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种结论是不能下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播音员主持人是高压力人群。

关于这点,此前,小编有过相关的推送。

西方心理学家将当代人的工作紧张程度划分为10级(级数越大越紧张),新闻记者与飞机驾驶员领航员并列第三,为7.15级,仅次于8.13级的矿工和7.17级的警卫人员。而国内某课题组的统计也发现,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压力指数为9,仅次于指数最高的公务员。据悉,此项调查突破了国外将生活应激与工作应激相分离的惯例,而是将两者综合进行研究。

除了工作本身,很大程度上,播音员主持人的压力还来自于公众的角色期待。就拿这几年一直在网络上流传的央视主播差错集锦来说,虽然公众是以一种消遣娱乐的心态去观看这些视频,但如果还原到差错发生的当时,回到差错发生的当事主播身上,这种压力和负担是难以估量的,因为他们潜意识里会产生一种因违背了公众的角色期待而产生的焦虑。

重压力下,你的身体正在发生变化

在身体承受压力的时候,身体需要调节精神或情绪来积极应对,释放压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来增加血压,加快心率和提高血糖水平等。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压力下的人,常常伴有消化、生育、泌尿和免疫问题。相比其他人,生活在重压下更容易感冒、病毒感染,同时也会出现头痛、睡眠障碍、抑郁和焦虑等。

心理压力会导致癌症吗?

虽然压力过大会导致许多身体健康问题,但它可能导致癌症的证据很薄弱。一些研究表明,各种心理因素与癌症的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以生活方式的不规律为主导因素的,心理压力并非直接影响。例如,处于压力下的人可能会吸烟、暴饮暴食、饮酒,从而增加了患癌症的风险。

其实,为此小编也查了不少资料,刊登在医学界肿瘤频道的几篇文章可供大家参考。

1.2006年Nature Reviews Cancer(2015 IF= 34.244)杂志发表了一篇生物-行为因素与肿瘤生物学关系的综述,详细阐述了压力应激等精神心理因素与癌症发生、发展之间可能的内在联系。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角度主要涉及两个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V)和自主神经系统(ANS)。这篇综述在实验和基础方面对压力应激相关机制的分析有理有据,但同时作者也强调,已经“观察”到,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进展之间的关系强于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发病之间的关系。

2.2013年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2015 IF=5.874)杂志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回顾性分析了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 PNI)与癌症的研究历程。作者细数了PNI在癌症领域的众多研究:从肿瘤微环境到中枢神经调控,从动物模型到经验之谈等多个方面。这一领域仍然充满了大量的问题,精神心理变化引起躯体变化还有待深入探索。

3.2003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15 IF= 5.531)杂志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评价压力性生活事件和乳腺癌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不支持两者在总的方面存在联系,唯有丧偶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4.2013年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5 IF=5.036)杂志发表了一项长达15年的法国随访研究GAZEL,该研究纳入14203名参与者,结果未发现有力证据表明抑郁与癌症发病相关。

5.2014年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15 IF=5.569)杂志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评价了精神心理因素中重要的人格特征与癌症间的关系,结果未发现个性与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增加存在什么联系。

6.2007年JAMA(2015 IF=37.684)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就心理压力和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心理压力与癌症方面,文章指出: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应激在特定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也提示,应激或许能对癌症的致病过程产生影响,特别是免疫、DNA修复和细胞衰老等。就算是前瞻性研究,不同结果也存在矛盾。 通常认为精神压力更多影响的是肿瘤进展与复发,而不在肿瘤形成期发挥作用。

在自媒体和传播平台爆发的时代,我们有大量的机会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本是件好事。但是,医疗信息的传播者不能仅仅把娱乐大众作为自己的重任,一味地迎合“世俗智慧”,博取眼球。大众需要的也不仅仅是耸人听闻的标题,而是真实的思辨和洞见。

首先,让我们松口气。但是,压力情绪不会致癌也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去释放和缓解。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看喜剧、听笑话,笑出声来

    笑可以降低皮质醇和身体的应激激素,并增强大脑化学物质内啡呔,这有助于给你营造愉快情绪。通过观看您最喜爱的喜剧或阅读漫画,与别人聊天分享喜悦等,大声笑出来会让你觉得非常轻松,充满活力。

深呼吸

    工作忙时也可以利用5分钟的休息时间,专注于你的呼吸。身体坐直、双眼紧闭。通过你的鼻子慢慢吸气,感觉呼吸开始从你的腹部慢慢过渡到头部。“深呼吸有排降血压的作用”心理学家朱迪博士说。

听舒缓音乐,保持良好的睡眠

    研究表明,听着舒缓的音乐可以降低血压、缓解焦虑。贝格宁建议,“创建一个自然声音(海水拍岸、溪水叮咚、鸟儿鸣叫等)的歌曲播放列表,让你的头脑集中于不同的旋律。”还可以边听音乐边随着音乐摇摆起来,抛开一切忧愁杂念。

动起来

    此处的动起来不需要剧烈运动,所有形式的日常活动,如瑜伽、慢跑和行走等,都可以帮助大脑释放自我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并帮助你的身体处理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上班的路上快速步行,回家时上下楼梯、耸耸肩膀等都是动起来的好方法。

冥想

    每天几分钟的冥想可以帮助缓解焦虑。“研究表明,冥想可以改变大脑的神经通路”芝加哥的健康教练、心理学家罗比·哈特曼博士这样说。冥想的做法很简单,身体坐直,双脚放在地板上。闭上你的眼睛集中注意力背诵 (大声念出来或心中默念),如“我觉得很平和”或“我爱我自己。”同时,一只手放在你的腹部感受其随呼吸起伏,让任何杂念如过眼云烟随风漂浮。

专注于你的感觉

   “花5分钟,重点感受一个行为”心理学家朱迪博士说。当你走路时可以仔细感受脚击中地面的那一瞬间,以及微风轻轻吹拂在脸上的感觉。吃饭时享受美食的每一口食物的质地和口感。当你花时间在那一刻,专注于你的感觉,你会感到放松。

感恩的心

    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以帮助你记住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感恩可以帮助你抵消掉消极的想法和担忧,”乔尼·格林维尔健身教练说。当你开始感到压力巨大时,花几分钟翻翻日记,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细细回味像孩子一样的纯真笑容、阳光灿烂的午后、成功时大家一起庆祝的场景等等。

公众号转载请后台留言 务必注明出处

来源|医脉通等

编辑|小全

深度聚焦媒体转型中的播音主持行业

微信ID:quanmeitizhuchi

长按二维码关注全媒体主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