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从事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医务人员告诉记者,他从事艾滋病检测工作已经近20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年也就发现几例艾滋病阳性患者,但是近几年,每年可以检测到超过百名的阳性患者,他个人认为艾滋病传播速度在加快,艾滋病传播途径也从最初的共用针具吸毒转变为性传播,更为可怕的是,男男同性传播屡见不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强力干预。

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性传播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而在青年学生中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已达81.6%,形势非常严峻。为什么大学生男男同性传播感染者会上升?据宁夏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郭永琳介绍:一是早期对这部分人群不够重视,监测不到感染情况;二是大学生刚从高中学业压力释放出来,对男男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性话题及性行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大学生的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虽然趋于开放化,可是对于性病知识的缺乏及预防能力却令人担忧。调查显示,互联网、书本、杂志和跟同龄朋友交流是获取性知识主要途径。其中,不少男生通过互联网、色情材料了解性知识。

传道授业的大学,却忽视了人生的“必修科目”:性安全教育。艾滋病关键是预防,这种预防不仅包括自我的预防,也包括全社会的预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但是不管哪种预防我们做的都不够。

郭主任告诉记者:“来我们科室就诊的艾滋病感染者,有些大学生,是冒着很大的勇气来就诊的,生怕被别人知道,还有一些被确诊后的患者,后期就不见音信了,拒绝服用药物进行积极的治疗。”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定于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我国2018年宣传活动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英文主题为“Know your status”,知道你的感染状况)。活动主题旨在强调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对防治艾滋病、实现“三个90%”目标和共享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明确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倡导通过检测知晓感染状况,进而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艾滋病,共享健康生活,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后记:艾滋病人也是人,更是病人,他们需要关心与爱护。没人想得艾滋病,不管他是如何感染HIV的,他都要被关爱。可是目前社会上对艾滋病人普遍存在歧视与恐惧,歧视与恐惧源于艾滋病知识的缺乏,或源于深层的道德判断。因此,清除艾滋病歧视,既要用科学化解社会的恐“艾”心理,更要从道德层面祛除患者的精神负担。

受访专家:郭永琳,主任医师,消化科主任,现工作于宁夏第四人民医院消化科。擅长肝病、布氏杆菌病(牛病、羊病)、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治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